《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冀政字〔2025〕7号,以下简称《规划》)于2025年3月18日由省政府印发,现就相关内容进行如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石家庄为中心,周边城市为支撑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
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石家庄市会同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加紧推进石家庄都市圈相关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结合冀中南地区发展实际,对标学习已批复都市圈先进经验,编制了《规划》。在此过程中,充分征求相关4市政府、省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对《规划》进行多次修改完善,经省政府同意,3月18日,正式印发《规划》。
二、《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整体框架是什么
《规划》共10个方面,大体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和思路。即开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新征程。主要包括:发展基础、机遇挑战、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等内容。第二部分格局和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共塑都市圈发展新格局、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撑、合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力建设品质美好生活圈、共筑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环境、联手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等8个方面内容。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即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政策创新等内容。
三、《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七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一套保障机制”。
“一个空间格局”,即顺应都市圈产业升级、人口流动、空间演进趋势,强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石家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他城市比较优势,合理确定石家庄都市圈范围。石家庄都市圈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衡水市、邢台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石家庄市(不含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定州市、辛集市,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区、深州市、安平县,邢台市襄都区、信都区(城区)、任泽区、南和区、柏乡县、宁晋县、隆尧县、沙河市,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32万人。
依托这一空间范围,都市圈以交通干线、流通走廊、生态廊道为纽带,以战略性功能区和相邻城市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协同构建“一核两极、两圈两廊”的空间格局。“一核”,即石家庄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创新策源、产业引领、资源组织、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两极”,即邢台市、衡水市,发挥区域支撑作用,打造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两圈”,即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协作的通勤圈和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协作圈;“两廊”,分别为沿京广线综合发展廊道,主要是向北链接服务北京和雄安新区,向南链接中原经济区,构建先进制造业和城镇聚集的综合发展廊道。沿石黄线综合发展廊道,主要是向东链接东部沿海港口,向西链接山西、内蒙古地区,构建东出西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即立足石家庄都市圈基础条件,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和发展潜力,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30年,石家庄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发展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畅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公共服务均衡、生态秀美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第二阶段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能力、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秀美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七方面重点任务”,即坚持“中心带动、协同共进,分工协作、共构共融”,从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撑、合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力建设品质美好生活圈、共筑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环境、联手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等7个方面,明确了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具体是:战略支撑方面,重点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在与京津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借势发展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成为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战略支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统筹推进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南承北接、东出西联、衔接一体、服务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泛在互联智慧都市圈”;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着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引领作用,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共建先进智能、绿色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统筹都市圈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资源,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动优质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协力建设品质美好生活圈;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联手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联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携手打造美丽都市圈;文旅发展方面,重点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整合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合力推动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共塑“山水古韵冀中南”旅游品牌;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共建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通道,打造一批高能级开放大平台,高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共筑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
“一套保障机制”,即针对都市圈涉及行政区域、合作领域众多的现状,充分依托石家庄都市圈省、市协调推进机制,重点提出建立规划协调机制、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强要素资源保障等创新性体制机制。同时探索能源、水利、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政策,确保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