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北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江潇介绍河北省深入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情况;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杨进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国建峰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
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主题是“河北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在6月9日“世界认可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江潇先生,请他介绍我省深入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杨进刚先生,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国建峰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江潇先生作介绍。有请。
刘江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今年6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认可日”。在此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水平,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彰显担当作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有效认证证书15.57万张,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554家,拥有国家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81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7.23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检验检测行业营收130.22亿元,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415.98万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度。一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检验检测服务体系,聚焦全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检验检测资源向产业集群一线下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北省级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的意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省级质检中心,引进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切实发挥检验检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作用。探索检验检测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示范场景,打造集成质量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等要素的5个高技术服务平台,为集群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连续3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典型标杆选树,全省标杆机构达到30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检验检测机构,涌现一批高端化、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二是有序推动国际认证和同线同标同质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国际认证和同线同标同质工作为抓手,有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去年以来,组织全省国际认证专题视频培训,共培训企业1300余家次,2000余人次。征集编印了《河北省开展国际认证推动“同线同标同质”优秀企业案例》第三批45个,有力引导企业参与国际认证与“三同”创建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积极推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创建工作。唐山钢铁、邯郸钢铁、保定纺织三个碳足迹标识认证被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确定为国家试点。为有序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我局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印发了实施意见,成立了协调推进工作小组,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河北碳达峰碳中和。
二、强化行业治理有力度。一是突出重点抓监管。围绕“严监管保底线”下功夫,突出抓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确定电动自行车等17类产品,邢台市平乡县等32个县区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的重点产品和区域,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坚持风险防控预设原则,及时收集投诉举报、质量监督抽查信息,通报强制性产品认证风险监测情况,督促各市局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处置,提升风险预警防控能力。二是抓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省局抽取的100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全部依法依规处置。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统一安排,开展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检查自愿性认证获证组织471家,责令认证机构暂停或注销、撤销认证证书37张。注重加强认证机构监管与服务,引导认证机构通过公开承诺、信息公示等方式强化行业自律。三是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行业综合治理行动。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部门,分领域、分层次、分行业检查各类机构4343家次,撤销资质机构7家,检验检测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业风气持续向好。
三、优化营商环境有温度。在认证工作方面,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突出试点示范,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试点矩阵,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参与提升行动;分类精准帮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需求和“堵点”856 个问题;强化政策保障,拓宽融资渠道、金融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创新认证模式,在安平国家级试点开展“阶梯式”认证服务。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小微企业3.48万家次、人员6.88万人次,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取得显著提升。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连续多年出台资质认定行政许可改革举措,持续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确保政策优化的连贯性。在京津冀三地统一资质认定许可范围的基础上,去年9月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管理办法》,统一三地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基本条件、管理、考核等具体要求。今年进一步扩大京津冀协同范围,协调山西、内蒙古加入京津冀检验检测认证合作,五地签署《合作备忘录》和《2025年京津冀晋蒙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检验检测认证区域合作行动计划》,形成了“3+2”合作新模式。升级河北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管理系统,有效推动资质认定许可由全流程网办向快办好办易办升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将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围绕我省“八大产业”发展要求,持续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全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年底前实现每个特色产业集群都有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试点建设,发掘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推动检验检测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动提升行动更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不断丰富提升企业、产业发展质量的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质量认证手段,稳步推进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工作。积极助推高端品质认证,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实现“质”“量”双增长。
二、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坚决有力规范行业秩序,持续强化行业公信力建设,严厉打击虚假认证、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高风险领域、投诉举报比较集中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守牢行业安全底线。强化部门联动、省市结合、行刑衔接,健全打击生态环境、机动车领域机构出具虚假和严重不实检验检测报告长效机制,依法取缔一批严重违法机构,持续增强监督检查震慑力度,维护检验检测市场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排查梳理行业风险隐患,着力纠正机构“内卷式”竞争,下大力气改变机构“低质低价”等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促进行业秩序良性发展。
三、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抓好认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强化认证活动风险监测预警,加大CCC产品认证风险排查工作力度。创新认证监管模式,形成多元联动的监管格局,引导从业机构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锻造高水平监管执法队伍。持续调整优化检验检测市场准入,针对全省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需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机器人、有机产品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和龙头企业内部实验室,积极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检验检测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功能定位,持续发挥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本质属性,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我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河北日报记者:
刚才介绍,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谢谢!
国建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党委、政府极为重视,全力推动。前期,我们对全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一集群一对策”,印发了《全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一方面,对于已有省级以上机构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深入了解需求,充分挖潜现有资源,全面开展帮扶,进一步提质提级,具备条件的,积极申请筹建国家质检中心。另一方面,对于需新建省级或提升至省级机构的特色产业集群,采取省直机构下沉、龙头企业实验室社会化、新建扩建机构、辐射延伸服务等方式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107个特色产业集群,已完成63个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任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的指导力度,提升新建一批省级质检中心,申请筹建一批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协调省直检验检测机构、社会检验检测资源向集群一线下沉,面对面提供高标准检验检测专业技术服务,确保年内实现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服务全覆盖,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请问,在提升小微企业质量认证、促进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河北省有哪些成效和经验?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杨进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助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有力促进了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省市场监管局连续四年被总局评为“提升行动工作突出地方”“工作成效比较显著地方”,相关工作经验和国家级区域试点做法,面向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推广。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注重系统谋划。紧紧围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发挥质量认证在助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促进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形成2个国家级试点、21个省级试点、17个市级试点工作局面,从工作措施、预期成效等方面明确区域试点的工作目标,要求每个区域试点每年培树3—5个典型提升案例。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点面结合。唐山市、邢台市开展规上企业“1+N”质量认证结对帮扶培训,每家链主企业结对帮扶3—5家上游中小企业,发挥规上企业“产品辐射、技术引领、管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共有链主企业498家参与,有效解决235个共性问题。全省参与提升行动的认证机构有115家,专家近500人,精准帮扶企业近8000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856个,受到帮扶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注重整体提升。四年来,累计培训小微企业3.48万家次、6.88 万人次,为小微企业培育质量管理人才1.14万人,培树典型案例1056个,通过“世界认可日”“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发布工作进展和成效,引导广大小微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四年来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四句话,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重要保证;选准选好试点行业企业是工作基础;各级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是关键环节;认证机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有力支撑。谢谢!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
请问,在今年全国范围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大背景下,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质效?谢谢。
国建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系列文件对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以控制检查数量、减少检查频次、严格检查标准为原则,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抽取全省重点领域150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实数据、虚假数据、不满足资质条件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省级抽查机构数量比2024年的230家减少35%。为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联合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三部门联合确定检查对象、联合实施现场检查,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强化精准分类监管。探索实施信用监管,每年更新机构信用等次情况,按照A、B、C、D四类风险等级对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对D类高风险机构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A类低风险机构做到无事不扰,对B、C类中低风险机构开展帮扶提升,进一步提高监管针对性。今年按照总局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对食品、保温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机构能力监管。高标准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今年在贴近民生、社会关注的建材、生态环境、食品等领域9个项目参数开展省内和京津冀晋蒙五省(市、自治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确保机构持续保持资质能力。四是探索实施非现场监管。充实完善书面核查、智慧监管、数据分析等非现场、信息化监管手段,对于能不实施现场检查的,尽量不实施现场检查,进一步减轻机构负担。依法开展柔性执法,对于可以立行立改的问题,督促机构立行立改,对于严重违法的机构,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促进机构不断规范提升,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谢谢!
人民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河北省开展钢铁、纺织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工作的相关情况。谢谢!
杨进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任务。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是指用以证明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碳足迹量化结果及一致性符合认证要求,并能够实现持续的自主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增加的产品碳标识认证活动。
2024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成熟行业,优先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纺织品、电子电器等10大类产品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省局结合我省重点产业实际,组织有关地市积极申报。去年12月底,我省唐山市、邯郸市钢铁行业、保定市高阳县纺织行业获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试点期三年。
试点工作秉持“统筹推进、急用先行、双轮驱动、面向国际”的原则,按照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标识的“四统一”要求组织实施。钢铁、纺织是我省重点优势传统产业,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对于促进我省钢铁、纺织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出口型钢铁、纺织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打造钢铁、纺织产品高端品质和国际品牌,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先发效应。
为稳妥有序推动试点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先后印发相关学习资料,组织标准研制,出台通用规则。省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和认证机构,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梳理了试点企业和试点产品。4月份,省局会同生态环境、发改、工信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钢铁纺织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试点地区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高度重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稳妥有序做好试点前期工作。5月21日,高阳县纺织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唐山、邯郸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将适时启动。
下一步,省局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强化统筹协调,规范认证活动,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指导三个试点地区稳妥有序、大胆实践,力争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和经验。谢谢!
吴志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处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