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深化智慧港口建设 推进临港产业集聚
8月5日,黄骅港煤炭港区进行煤炭装船作业。王雅楠摄
8月5日,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生产调度。王雅楠摄
8月5日,在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调试设备。王雅楠摄
8月5日10时30分,在黄骅港煤炭港区303泊位,“神华501”号货船靠泊。旁边,30米高的装船机高速运转,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装入船舱。
“货船今天已装载煤炭2.9万吨。”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装船指导员朱磊的移动终端实时显示着数据。他说,在公司生产运营指挥系统的高效指挥下,煤炭港区实现煤炭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近年来,通过港口功能提升、资源整合等,不断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前,黄骅港煤炭下水量已连续6年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货物吞吐量连续5年突破3亿吨。
在沧州渤海湾畔,黄骅港正加速崛起,不断焕发新活力。
·建设智慧港口
实行高效协同作业
一套生产运营指挥系统究竟有多智慧?
8月5日,记者来到距离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200多米的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看到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黄骅港到港列车、煤炭装船进度、黄骅港锚地船舶等详细信息。
“从煤炭装上列车,到运抵港口装船,每个环节都能在这个屏幕上清晰呈现。”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业务科科长王春娟说。
在电子大屏幕上,记者看到,黄骅港煤炭港区共有17个煤炭泊位,已有12个泊位停靠了船。每个泊位设计吨位不同,还有4艘船正在锚地等待停靠合适的泊位。
为加强港口能力建设,打造智慧港口,提高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能力,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于去年3月建成投用这套新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该系统以打造一流港口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为目标,兼具生产调度、现场监控、安全预警、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五大功能,为港口生产运营装上了“智慧大脑”。
以前,公司生产调度只局限于港区内部,只能对煤炭装卸进行调度。现在,通过这个系统,生产调度范围扩展到煤炭运输的上下游,利用煤炭产地和铁路及目的港的数据,实现一体化生产计划协同、卸车调度协同和装船调度协同。
高效协同作业,改变了煤炭港区传统生产调度模式,也提升了煤炭港区的作业效率,增强了港口竞争力。如今,生产计划员通过生产运营指挥系统,就能够提前获取上游煤炭矿区装车和下游发电厂煤炭库存信息,以及3天内到港货船信息,并据此制定港口煤炭作业计划。
近年来,黄骅港不断深化智慧港口建设。2024年8月,全国首个煤炭码头零碳试点项目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三期码头启动。黄骅港还成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作业的智能化煤炭港口。
今年,黄骅港加快5G网络、物联网、北斗定位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港口作业区域的全覆盖,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精准度。同时,进一步提升码头自动化水平,推进大宗干散货码头的翻、堆、取、装、卸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广无人集卡、自动导引车等智能化设备应用,全力打造智慧港口。
·开辟新通道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
8月5日,一列载有122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黄骅港鸣笛启程,预计15天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该班列满载机械设备、瓷砖、无纺布、轮胎等货物,全程将运行8300公里。
“这条陆海新通道,进一步扩大了黄骅港的班列运行版图。”沧州港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风祥说,依托黄骅港的区位优势与物流潜能,结合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公路中转的灵活性以及海运的综合成本优势,从黄骅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马风祥介绍,去年5月,“黄骅港—莫斯科”“黄骅港—阿拉木图”两条中欧班列开通,如今已实现常态化开行。截至8月5日,黄骅港中欧班列今年已开行75列,装载标准集装箱2252个,总货重22215.881吨,总货值37400.212万元。
壮大外贸朋友圈,是建设多功能大港、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黄骅港还持续拓展港口对外开放空间,先后与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迪拜港等港口合作,并在邯黄、朔黄、太中银等3条铁路沿线布局26个内陆港,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互通。
国内外航线不断拓展,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8月5日,记者来到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煤炭堆场,大型堆料机、取料机、皮带机映入眼帘。“煤炭堆场年设计吞吐量为1800万吨,于去年7月试运行。现在,这里堆放着50万吨铝矾土和5万吨煤炭。”河北沧港铁建集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彦说。
作为港口重要物流配套设施,煤炭堆场是黄骅港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煤炭和矿石的专业化储存、筛分和配载等增值服务功能。
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由煤炭堆场、矿粉堆场和铁路专用线等3个子项目组成,总投资56.99亿元。目前,矿粉堆场也已通过交工验收,铁路专用线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全部建成后,铁路专用线将实现与沧港铁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相连通,使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等大宗散货到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的物流通道更高效便捷,有效缓解黄骅港货物堆存压力,提升集疏运效率。”贾启彦说。
黄骅港还加快推进煤炭港区五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滚装码头等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带动港口转型升级,拓展港口“全货类”运输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统筹配置资源、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推动黄骅港由能源枢纽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港口装卸业务向综合物流贸易全链条转变,服务内贸运输向内外贸运输双循环转变,提升黄骅港辐射带动力、产业集聚力和开放竞争力。
·依托港口优势
推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临港靠海的面积2.6万亩的沧州“绿港氢城”新能源风电光伏基地稳定运行。这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每年可将约18亿千瓦时的清洁、零碳“绿电”送往千家万户和项目建设现场,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依托港口优势,沧州市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促产、以产兴城,大力推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沿海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一批高精尖科技产业加快向临港聚集。
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沥青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8月5日,走进该公司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已全部建成,工人正在调试相关设备。
“这是年产50万吨聚合物改性沥青及40万吨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项目,预计下个月投产。”该公司副总经理韩广凯说,项目投资1亿多元,建成后能进一步优化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也将更加稳定。
“依托黄骅港,我们每年购进200万吨原料油,向外运输150万吨沥青产品。”韩广凯说,今年,随着黄骅港综合港区泰地液体化工码头及罐区续建工程的完工,原料油运输更方便,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园区现有15家规模以上绿色化工企业,原油需求量大。泰地液体化工码头及罐区续建工程的完工,进一步增大原油和燃料油的接卸量,还增加了稀释沥青、生物柴油等接卸货种,能更好地满足化工企业的需求。”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传斌说,黄骅港已初步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链。(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