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今年9月河北省将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华世勃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整体安排,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王立娜、河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冯辉、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赵根喜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
今年9月我省将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华世勃先生,请他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整体安排。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王立娜女士、河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冯辉先生、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赵根喜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华世勃先生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华世勃: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公布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按照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和河北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统一部署,我省将于今年9月份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届时将联动河北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各市科协、各省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各科技场馆和科普阵地,以及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为重点,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以高质量科普服务创新型河北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具体安排如下:
一、关于河北主场系列活动
由河北省科协、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系列活动采用“1+7+N”基本框架(即1个主场活动+7类主场系列主题活动+N场专项活动),将于2025年9月在雄安新区集中开展,活动采用“线下体验+线上互动+沉浸式科普+科技赋能”四位一体的模式,突出雄安新区在智慧城市、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技特色,打造具有未来感、科技感、实践感的省级全国科普月盛会。各市同步开展特色区域主场活动,示范带动本地区科普活动热潮。
9月13—14日举办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活动,将举办未来科技与生态融合展览、科普优质内容创作工坊、大健康产业政企对接等活动,邀请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代表、科技企业代表、高校师生、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启动仪式将融合5G+AI+VR技术,展现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科技之美,为公众提供优质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体验。
二、关于全省活动
按照河北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办公室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的安排部署,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密切协同配合、紧扣活动主题,提升标准质量,广泛动员各类科普主体,汇聚优质资源和品牌,全国科普月期间,全省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预计达到3000余场。
举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等系列活动。动员学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基层组织、科技科普志愿队伍等,展示“十四五”时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围绕公众关注热点,聚焦重点人群,推动科普资源和服务下沉基层一线,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风尚。动员科技企业、高校、园区、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课堂、生产线等,动员科普教育基地、行业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科技小院、文化场所等举办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活动。
今年,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把举办好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普法》的重要举措,强化动员,协调联动,聚焦重点人群,创新服务场景,丰富内容形式,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群策群力抓好顶层设计。各主办单位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激活科普潜能、汇聚多方创意,共同拟定了工作方案,确保全国科普月河北活动高点设计、火热推动。二是集成资源汇聚科普动能。强化科普社会共同责任,各级学会、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等各类科普主体,市县、高校企业等基层科协组织多方联动、同向发力,积极整合力量、共享资源、开放场地、创新形式,以资源“大荟萃”,推动全民“大科普”。三是围绕焦点优化科普质量。既聚焦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科技,又关注民生科技、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公众所需所盼,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将以专业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播撒科学的种子,为社会公众献上一场回味悠长的科普盛宴!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华世勃先生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刚才提到,河北主场活动采用“1+7+N”基本活动框架,请问“N”指什么?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王立娜:
记者朋友您好!谢谢您的提问。
“N”是由省科协集聚各类科普主体优质资源和品牌,主办、联办的专项科普活动,是主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雄安主场活动的有益补充,旨在扩大主场活动地域覆盖、多维度掀起科普热潮、促进全民参与共享。专项活动主要凸显群团组织优势和科普月平台作用,推动各级学会、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科普基地、场馆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学教育、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志愿服务、科普进基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预计开展9个专项活动400余场次。
一是《科普法》学习宣传活动。举办科普法网络知识竞赛,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法AI智能问答和有奖答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科普法治氛围,通过法治凝聚科普力量,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二是“科学欢乐汇”品牌活动。发挥省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整合馆内科普资源,联合友好单位,搭建社会化科普平台,打造“科学欢乐汇”活动品牌,包括启动仪式、优秀科普活动展演、基地探访、馆校协作、科学之夜等板块。
三是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科普教育基地具有丰富的社会科普资源,是科普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月期间,科普教育基地将依托各自特色资源,面向公众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色科普活动300余场次。
四是省级学会联合科普行动。组织动员省级学会发挥学科优势、专家资源优势,开展前沿科普报告会和群众性科普活动,提升学会科普品牌。拟开展活动30场。如省测绘学会举办“测绘大讲堂暨河北省科普月活动”,省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生态共建、科技共享、产业共生、金融共赢——合力共建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活动。
五是省内外科技科普交流合作。联合国家级学会、省直有关单位围绕营养健康、测绘、智慧水网、口腔健康、生殖遗传与产前诊断等专业领域开展科学知识普及与交流。联合京津科协共同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京津冀科普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三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六是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组织科技专家深入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2场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学风建设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七是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统筹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等科技人才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2场“科学冀益”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志愿服务效果。
八是红色科普社区品牌科普活动。面向20个社区开展《科普法》学习宣传、科普知识讲座及答疑和健康服务等科普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九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系列活动。举办第二届河北省科技工作者北斗乐跑亲子闯关赛、冀科汇·科技青年跨界沙龙活动、冀科汇·“情系科技 守护心灵”心理咨询服务体验行动、冀科汇·“科创护航 法助前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园区(企业)、高校科协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赋能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省科技馆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作为省级综合科技场馆,在第一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省科技馆有什么特色活动计划?
河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冯辉:
全国科普月期间,省科技馆将整合馆内科普资源,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精心设计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动,线上线下融合,馆内馆外全方位打造“科学欢乐汇”活动品牌,为公众奉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科普活动盛宴。
“科学欢乐汇”主要包括五大版块:
一是“科学欢乐汇”开场活动(9月6日上午9:30—11:30,省科技馆西广场)——集中展示省科技馆各项重点工作和优秀展览展教资源,联合其他单位共同开展优质科普资源展览展示,组织全民参与的科普嘉年华。
二是“科学欢乐汇”之科技馆里学科学——根据公众周末和周中时段的不同参观需求,打造 “探馆 + 互动 + 研学” 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并面向省会中小学开放绿色通道。
三是“科学欢乐汇”之科技馆里寻宝藏活动,包括“光影科学梦”影片展映、“光影印迹”球幕影院设备陈列展、中国电科54所科技成果展等多样化的科普展示活动。
四是“科学欢乐汇”之科学之夜嗨科普活动,在9月的一个周末常设展厅延时开放至20:30,举办天文观测体验活动、星空主题讲座与演示等天文科普活动,结合增设的便携式科普展项,营造热闹的“科学夜市”。
五是“科学欢乐汇”之“身边来了科技馆”。组织业务骨干和优质科普资源,科普月期间每周安排至少一次进校园、走基层、进军营等活动。
最后,我再介绍几个亮点活动。
一是我们与宇树机器人合作,科普月期间给公众带来精彩表演,并与观众互动。
二是举办燕赵学堂科普月特别节目,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杜彦良讲述我国高铁发展历程,并现场解答观众提问,节目将面向大学和中小学同步播出。
三是将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采用“讲、展、演、动”相结合的沉浸式模式,通过主题时装秀、专家讲解和观众体验,解码服装面料中的高科技。
四是让科学小达人登上科技馆的科普大舞台。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的优秀成果,优秀选手进项展演和讲解,并举办科学家故事小宣讲员活动和优秀科学家精神短剧展演等。
三、长城新媒体集团:在刚才的介绍里提到,要在全国科普月期间,组织开展省级学会联合科普行动。请问,省环境科学学会作为省级学会的代表,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有哪些亮点工作?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赵根喜: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河北生态环境系统唯一省级科技社团组织,先后荣获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省首批综合示范学会和一流学会、省属“红色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的工作部署,我会将于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联合多个单位,共同开展以“保护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今年,国家疾控局会同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等四项指标要求。本次主题科普活动正是对《方案》目标与要求的积极响应与具体实践。
我会组织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将于9月中上旬在石家庄市和邯郸市举行,通过设立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赠送环保主题礼品、组织专家现场宣讲以及义诊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系统宣传生态环境与健康生活的内在联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我会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活动中,坚持“资源下沉、服务基层”原则,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注重活动的科学性、互动性与体验感,努力打造一场贴近生活、引领风尚、服务群众的科普盛宴。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通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媒体合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巩固活动成效。
此外,我们还将科普月活动与“大学生在行动”进行了有机结合,号召省内十余所高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大手拉小手”“校村(社区)结对子”等方式,走进中小学、社区、农村,面向青少年、社区居民、农民等群体开展环境与健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锻炼大学生服务社会、了解省情的同时,有效提升公众的科学意识。
我会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国科普月”环境与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我们将用坚定的步伐、科学的声音,努力让每一次宣讲都深入人心,让每一份倡议都化为行动,携手社会各界共绘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为提升全民生态环境健康素养,加快建设美丽河北、健康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与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