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河北丨候鸟迁徙路上的温暖守望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15:56:50
分享:

11月2日,唐山曹妃甸湿地,成群的东方白鹳在休憩觅食。

11月4日,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取水进行水质检测。

11月4日,工作人员观察东方白鹳。

11月2日,东方白鹳在湿地上空飞舞。

11月4日,曹妃甸野生鸟类救助医院,工作人员为一只苍鹭做体检。

11月4日,工作人员察看实时监控。

11月2日,东方白鹳在水中驻足。

  芦苇金黄,鸟鸣啁啾。11月4日,唐山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管理服务中心执法队员李维佳脚踩雨靴、肩挎望远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滩涂上。这片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每年迎来近百万只候鸟驻足停歇。

  “出发前从监控里看到一大群东方白鹳,估计有上千只!”李维佳难掩兴奋。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据统计,每年在曹妃甸停歇的东方白鹳约有4500只。

  “看那边,几只东方白鹳正在觅食。”举起望远镜观察的李维佳压低声音说道。东方白鹳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只有水质清洁、食物充足、人为干扰少的湿地,才能留住它们的身影。

  为守护候鸟安心停歇,管理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高密度巡护,并依托热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保护区动态,全力构建安全的候鸟迁徙通道。

  曹妃甸野生鸟类救助医院内,工作人员王建正与同事为一只苍鹭做体检。“今年夏天它因中毒被送来,现在已接近痊愈。”王建介绍,依托这所“专科”医院,中心积极开展鸟类救助工作,并通过半陆地半水面设计的野化笼舍,模拟野外环境,帮助康复鸟类恢复生存能力。

  取样检测水质、肩扛重型设备记录鸟类栖息瞬间、维护湿地监控装置……在管理服务中心,尽管岗位不同,每位工作人员都秉持同一份初心:守望湿地,护航候鸟。截至目前,保护区内已记录到鸟类338种。

  夕阳西下,成群的东方白鹳在晚霞中翩然归巢。管理服务中心内灯火通明,湿地守望者的不眠之夜才刚刚开始。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图/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