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魏雨摄
“嘀嘀、嘀嘀嘀……”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实验室里,一顶黄色安全帽发出急促刺耳的危险气体警报。
不用担心,这只是产品上市前的一次例行试验。
“这款专为煤矿工人设计的安全帽,内置多个传感器,是一款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品。”恒洋电器董事长赵墨涛说,它能智能识别有害气体、监测生命体征,还具备井下测距和定位功能。
在井下作业,煤矿工人面临着有害气体的威胁,尤其是一氧化碳和甲烷,更是致命的“杀手”。
“安全帽电池里内置气体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一氧化碳和甲烷浓度。”恒洋电器技术研发工程师任海旭说,工人一下井,传感器就自动采集气体数据,一旦浓度超标,会立即发出警报。
警报响起时,信息还通过安全帽的芯片,被同步上传至地上智能管控平台。
“这些信息还有另外的价值。”任海旭说,后台算法通过学习大量警报信息样本,可以标示并预测井下危险区域。当工人再次进入这些区域时,可提早提示风险。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则通过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完成。监测的指标主要是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任海旭将安全帽翻过来,内壁露出两个小金属片。他将安全帽戴在头上,小金属片就紧贴在他的额头。
“传感器向皮肤发射特定频谱的光,通过检测反射光强度,并结合一定算法,就能分析出人的心率、血氧以及疲劳状态。”任海旭说,在井下,如果检测到工人生命体征异常,安全帽也会发出蜂鸣警报。
地上智能管控平台上,安全帽持续监测的生命体征数据会被汇总成健康报告,及时提示工人的健康趋势与潜在风险。
在井下长达数公里的巷道里作业,常常需要准确定位和测量距离,安全帽还有两个传感器解决了这些问题,测量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报出来。
这款智能安全帽还拥有视频通话和多人会议功能。“比如一个新手矿工,在井下不熟悉作业流程,老师傅在地面上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实时指导,告诉他掘进位置或者挖掘力度。多人会议则适用于井下勘察时的团队协作,或在遇到问题时快速互助。”赵墨涛说,所有这些操作,只需轻按安全帽上的按钮即可实现。
目前,出于防爆等安全考虑,手机无法被带入井下。矿工每次下井,通常要工作8小时左右,在这期间,他们处于“信息孤岛”。尽管如今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但信息获取不及时依然存在风险。
“每一顶智能安全帽,都是一个信息节点,‘孤岛’连成了网络,也为工人井下作业织起一张真正的安全网,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赵墨涛说。(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