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邯郸市成安县曲村的一名村民,正在自家的小菜园查看蔬菜长势。河北日报记者高珊摄
11月6日午睡起来,成安县曲村的苏大娘又到小菜园里忙活起来。小菜园离苏大娘家只有30米,是一块5米宽、6米长的小地块,里面整齐种着大白菜,叶片肥厚,颜色翠绿。在这块地周边,还有同样大小的数块菜地,有的刚收获,留下一片藤蔓;有的还种着大葱、萝卜。
“菜园就在家门口,想吃啥种啥,可方便了。”苏大娘直起腰,笑着说。
这块地曾是村里的“老大难”。
以前,这片位于村西的4亩闲置土地上,垃圾、杂物堆积如山,到了夏天,蚊蝇嗡嗡打转,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
2023年底,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专门商讨这块地的治理方案。
“城里人花钱租地种菜,咱这荒地能不能也改成小菜园?”村党支部书记任永国把南方一些乡村的做法提了出来。这个建议得到了村民代表的积极响应。
经过测量规划,这片4亩的土地被划分成54块规整的小菜园,面向村民低价出租。
消息一出,短短一周就有20多户村民报名认租。村里组织党员和志愿者,用机械清运垃圾、平整土地。昔日的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整齐的菜园。
“我家包了两块儿,一年租金200元。”正在拔苤蓝的村民赵大娘算着账,“自打承包了小菜园,家里就没买过青菜,省了不少钱。”更让她高兴的是,左邻右舍常在菜园里边干活边唠嗑,谁家菜长得好了互相送点,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
小菜园带来的改变不光这些。任永国说,曾经的“老大难”成了村里的亮点,村规民约修订大会上,有村民主动提出立个规矩,不能再让垃圾毁了村子。最终“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等条款被写入村规民约。
这之后,“随手扔、随便堆”的现象越来越少,主动清扫门前卫生、参与公共区域保洁的村民则越来越多。
“今年开春,我们趁热打铁,把村里坑洼不平的道路重新铺设了,方便村民出行。”任永国介绍。
行走在如今的曲村,新硬化的路面平整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几位老人坐在修葺一新的路边闲聊,说起村里的变化,他们高兴地说:“垃圾清了,路修了,还多了这小菜园,村子一天比一天美。”(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