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唐山港,19.19米高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面朝大海,手指苍穹,仿佛在向世人宣示,他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中设想的“北方大港”业已成真——近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自1991年首次通航,唐山港逐渐发展为通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接卸港、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以及中国北方新兴的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
从一片滩涂到全球大港,唐山港是如何炼成的?
盐碱滩涂崛起深水大港
唐山港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河北省唐山市东南沿海,位于秦皇岛港和天津港之间。历经30多年发展,唐山港目前形成“一港三区”格局,下设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丰南港区。
2024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6215万吨,同比增长2.37%,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这一年,唐山港京唐港区23号、24号泊位获批对外开放,25万吨级航道试运行,两个30万吨级散货泊位获批建设,港口能级持续快速提升。
2024年12月16日拍摄的唐山港京唐港区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与全球其他大港相比,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建设的唐山港是个新兴港口。但早在100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在唐山沿海建设大港的设想。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北方大港”,并说明“兹所计划之港,为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清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北方大港”计划只能尘封故纸。
唐山市拥有229.7公里海岸线、4467平方公里海域,处于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冻不淤、水深岸陡,是唐山建设港口的禀赋优势。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唐山沿海的盐碱滩涂地。经前期准备工作后,京唐港区于1989年正式动工。1991年,唐山市明确将唐山港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当年8月京唐港通航。“从此,唐山这座沿海城市结束了没有自己港口的历史。”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副局长罗同祯说,唐山对外开放由此进入新阶段。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上,两艘满载铁矿石的巨轮正在作业,卸船机挥舞“钢爪”,精准抓取船舱中的铁矿石,再通过传送带送至堆场。这里接卸一艘载重40万吨的铁矿石船舶,最快只需30个小时。
1月9日,轮船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卸载。(杨世尧 摄)
曹妃甸原是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有一条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这里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2003年,在首钢搬迁至曹妃甸的契机下,以筹建首钢矿石码头为开端的曹妃甸港正式开发建设,一座包含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多种码头的国际性大港快速崛起。2024年,曹妃甸港区年度出入境船舶首次突破4000艘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730万吨。
“曹妃甸港区的建设提高了中国承接能源矿石进口的能力,缓解了煤炭船港能力不足和北煤南运的矛盾。”曹妃甸港口商务经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东弘说。
唐山港丰南港区2016年正式开工,该港区第一个码头项目在2023年底正式投运。至此,唐山港开启“一港三区”发展新篇章。
2008年,唐山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吞吐量过亿吨的“最年轻”港口。接下来几年,唐山港吞吐量增速保持在中国沿海港口前列。2022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6887万吨,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港产城融合向海图强
1.4公里,这是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到港口的距离。2020年,唐钢从唐山主城区搬迁到乐亭县,开启向海发展的新步伐。“前港后厂、车船直取,既降低运输成本,又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河钢唐钢新区能源环保部负责人说。
作为钢铁大市,唐山积极推进钢铁产业从内陆向沿海布局。目前,沿海片区钢铁产业规模占全市比重已接近二分之一。
1月15日,一艘轮船在拖轮协助下向唐山港京唐港区散货码头靠泊。(杨世尧 摄)
在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大型盐化工企业唐山三友集团将钢铁厂海水淡化后剩余的浓盐水“吃干榨净”。“我们首创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新工艺,每年可节约原盐60万吨,节水1000万立方米。”三友集团负责人说,依托自身海盐资源优势,企业不断壮大海洋化工产业。
凭借域内唐山三友集团等数十家工业企业,唐山市构建起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碱一化”、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
依托大港,向海图强。唐山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大港口建设,实施“海洋+”行动计划,深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改革“试验田”,依港聚产、以海强市,港城融合、产城共兴,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靠着京唐港区和2000万吨钢铁、700余万吨焦炭、30余万吨焦油等产能资源,我们形成了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绿色化工三大临港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在曹妃甸港区矿石深水码头,门机林立,运输皮带载着棕红色的铁矿石穿梭至中国五矿曹妃甸矿石交易中心精混成品大棚,一派繁忙。
2005年,随着曹妃甸港区正式开埠通航,曹妃甸这个昔日落潮时才能显露全貌的带状小沙岛,开始拔节成长为一座滨海新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曹妃甸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按照唐山市“一港双城”布局,曹妃甸产业聚集加速:中国五矿、北京金隅、北京城建重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成为北京产业疏解重要承载地。
“曹妃甸因港而生、因港而兴。”曹妃甸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志新说,曹妃甸正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域统筹布局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平台,加速提高港口能级,提升港城品位,繁荣港城经济。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腹地是港口的坚强支撑。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虽位居世界港口第二,但港口货种与腹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以铁矿石、煤炭、钢铁等大宗散货为主,走货量大却相对单一。
如何优化货品结构,扩大港口腹地支撑?近年来,唐山港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陆海联动步伐,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把内陆港和国内外主要出海口紧密连接起来,形成腹地支撑港口、港口带动腹地的共赢局面。
2016年,京唐港区在山西晋中设立首个内陆港——唐山港中鼎内陆港,迈开布局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一步;此后,又加快陕西、内蒙古等地多家内陆港布局建设。曹妃甸港区则在西部、华北地区大力开设内陆港,开行多条国际班列。
2018年4月26日,满载集装箱的列车从唐山港京唐港区驶出,发往比利时安特卫普。这是首列从唐山港发出的班列,标志着唐山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经阿拉山口,向西连接中亚、欧洲;经二连浩特,向北连接蒙古国和俄罗斯;经满洲里口岸,经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欧洲……截至2024年底,唐山港共建成内陆港59个,开通各内陆港至唐山港集装箱班列20余条,覆盖11个省、区、市。港口功能向内陆地区进一步延伸,间接腹地到达蒙古国、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2024年12月16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堆场的堆料设备在工作中。(杨世尧 摄)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强不强看集装箱。聚焦打造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唐山港不断拓展集装箱航线,通过买舱模式,试运营开通经上海港、宁波港至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多个港口的国际航线,并通过至上海的内外贸同船航线,打通唐山港至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航路。
不久前,从广州港南沙港区传来好消息,唐山港合德海运有限公司在广州港2024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24年,合德海运公司还以自营方式在上海港开通第一条由中国企业运营的点对点直航美西快线,在黄骅港开通中国北方第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打通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洛杉矶的最快海运通道。
据陈莉总经理介绍,合德海运公司经营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0余条,外贸航线通达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美西等地区的10余个国家20余个港口。到2025年1月,合德海运公司自营集装箱船舶50条,总运力达112.74万载重吨,在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中位列第26位。
目前,唐山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0多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显现。
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
春节过后,京唐港区集装箱作业区逐渐繁忙起来,全球首套穿越式双小车岸桥配合数智化操作系统,高效地将集装箱装进大型货轮,实现封闭区域自动化、无人化作业。
在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唐港股份京唐港首钢码头有限公司正在推进设备自动化改造。卸船机利用高精度物料探测雷达、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组合技术,实现对船舱、抓斗和物料的多域覆盖扫描,将料堆与船舱剥离,提升卸船机自动作业期间对象识别的准确率。
1月15日,工人驾驶车辆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转运集装箱。(杨世尧 摄)
“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快10年了,经历了卸船设备的智慧化、数字化过程,智能卸船机系统的应用解决了操作视野的局限性,让我更专注于设备操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卸船机司机王兆鑫说。
在唐山港,一辆辆“绿色”牌照的重卡往来穿梭,织起条条流动运输线,成为港口集疏运力主体。“服务港口运输专用重卡充换电站70余座、充电桩900多台,整体日均充电量达15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天减少柴油消耗120余吨。”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绪伟说。
目前,唐山港集疏港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5%,煤炭集港实现100%“公转铁”,建成58个泊位的岸电设施,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9%。京唐港首钢码头、国投曹妃甸、曹妃甸实业港务三家企业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
唐山市利用口岸资质“全牌照”,以及自贸区、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叠加红利,持续优化唐山港通关流程、规范港口收费、推进“单一窗口”广泛应用,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度。
在唐山港自身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更为宏阔的“蝶变”则是河北省沿渤海港口群的优化整合,一体化抱团“出海”。
近两年来,河北省着力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打造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增长极。新组建河北港口集团,将秦皇岛、唐山、沧州的港口业务优化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实施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运营一体化,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应,并与天津港等协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
“一盘棋”布局下,唐山港被赋予着力建设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的新使命。
从“有海无港”到“一港三区”,从“一片滩涂”到“全球第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做“大”到求“强”,唐山港正从集疏大港向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迈进。(文/本报记者 李凤双 闫起磊 杨帆 刘桃熊)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2月13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