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物复苏。
春天本应该是播种的季节,但地处冀西北的张家口阳原县要家庄乡东坥坡村仍然被寒意笼罩着。人勤春来早,面对气温偏低的不利情况,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决定提前谋划,积极布局,化被动为主动。
他们围坐一处,首先讨论了玉米、谷子、黍子等传统农作物选育优良品种、覆盖地膜的相关事宜。话题一转,谈到村里的致富产业——黄芪种植时,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在这之前,大家就通过多种途径,对黄芪的种植方法、生长周期、经济价值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村委书记赵果满怀期待,率先问道:“这个黄芪生长周期是几年?能不能当年种植当年就见到效益?”驻村第一书记李堃正早有准备,回应道:“这个问题,我们早有考虑,黄芪种植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如果想当年就见效益,我们就不买种子,而是直接购买两到三年的成年黄芪树苗,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当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赵果书记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提出:“黄芪种植需要的松软土层厚度大概是30到60公分,可是村里的旋耕机最深只能耕作到30公分,恐怕难以达到60公分的要求。”这时,驻村队员高生平接过话茬:“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挖沟起垄’的方法来解决,中间挖沟,两边起垄,在土垄上种植黄芪。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黄芪生长所需要的松软土层厚度,还可以起到保水保墒的作用,一举两得。”村两委班子成员听后,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切实可行。
随后,大家又对黄芪种植地块的选择、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种植时间等细节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力求完善。
晚春的东坥坡仍然春寒料峭。
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村两委班子与驻村工作队已然成为紧密相连的攻坚力量。他们深知,每一个决策、每一条措施都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不管还会遭遇怎样的难题,他们都将携手共进,将黄芪产业打造成阳原县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让这片曾经被寒意笼罩的土地,绽放出经济繁荣,乡村焕新的灿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