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 | 八载筑高地 淀城启新篇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2025-04-02 09:03:00
分享:

  冀时特约评论员:延迹

  潮起白洋淀畔,梦筑未来之城。

  自2017年4月1日设立消息发布以来,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在京畿大地书写了“平地起新城”的传奇答卷。八年间,雄安新区48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超800公里,295种野生鸟类栖息白洋淀,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纷至沓来……这座“未来之城”正以蓬勃之姿,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八年间,建设共识始终如磐。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三次赴雄安考察,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擘画蓝图、领航指路——“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先植绿、后建城”“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八年来,河北感恩奋进,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推动雄安从无到有、拔节生长,实现了从“一块地”绘就“一张图”建起“一座城”的华丽蝶变。如今的雄安,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八年间,创新要素加速裂变。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北深知,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八年来,雄安承接疏解引来龙头,中国星网总部及所属4家二级公司全面迁驻,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注册设立,央企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扎根落户,“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制度创新敢为人先,确定175项改革任务,制定出台12个领域169条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创新“一会三函”审批制度,“雄安服务”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平台载体奔涌活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正式启动运行,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未来之城场景汇成功举办,推动前沿技术在雄安乃至全省孵化转化,新质生产力在这里迸发出强劲动能。如今的雄安,空气中充满了创新的甜美味道。

  八年间,人才资源不断汇聚。人才是第一资源。河北举全省之力,为雄安新区人才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八年来,雄安以城聚才,以才兴城,成立疏解高校协同创新联盟,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开展系列雄安行、产才对接“双聚双促”等活动,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一系列“妙不可言”城市场景,以真金白银引才、平台载体育才、贴心服务留才,构建起“引进—培育—服务”的全链条生态,“雄才十六条”已成为人心向往的“金名片”。截至目前,“雄才卡”已累计发放1.4万余张,仅2024年,已有170余名院士走进雄安,一批顶尖人才团队项目在雄安落地。如今的雄安,处处涌动着创业者们的似火激情。

  八载砥砺奋进,未来无限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雄安新区积厚成势、日新月异,正成为全球创新要素的“强磁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放眼未来,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也势必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更加澎湃的原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镌刻下璀璨的“雄安印记”。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