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
“河北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5-09-17 18:43:00
分享:

  9月17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北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立涛介绍河北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并与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一级调研员刘金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曹光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申明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立涛先生,请他介绍我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一级调研员刘金合先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曹光远先生,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申明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何立涛先生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立涛: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一、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8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9%,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5微克,11个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特别是石家庄、邯郸、唐山、邢台、保定和衡水6市均为历史上第一次达到该标准;优良天比例77.1%,同比增加9.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比例0.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优良天和重污染天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省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从“168”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绝对值排名看,张家口、承德市排在全国“前20”之内,我省其他设区市排名均在全国“倒20”之外。从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改善率排名看,邯郸、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综合指数改善率排全国“前20”;邯郸、石家庄、邢台PM2.5浓度改善率排全国“前20”。

  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

  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治本攻坚,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完成粗钢、焦炭、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压减的基础上,又累计完成61台步进式烧结机、43台100吨以下转炉、51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26台球团竖炉等落后装备整合升级,推进200家烧结砖企业、205座燃煤独立石灰窑等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能源结构方面,新增山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53万户,累计淘汰55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25座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和188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2997万千瓦,总量全国第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38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72.1%,位居全国前列。交通结构方面,积极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铁路货运量比重由2017年的7.5%提高到目前的13.4%,高于全国均值4.3个百分点。全省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90%以上,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突破3.8万辆,总量全国第一,其中唐山市累计推广新能源重型货车1.65万辆,数量全国地级市最多;石家庄市完成国家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创建,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车7万辆,市区三环内渣土车、水泥罐车全部新能源化。

  三、重点行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科学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是钢铁企业绩效等级全部创A。从2022年以来,我省开展钢铁、焦化、水泥、玻璃、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分行业出台标准,“一企一策”制定方案,截至目前A级企业达到147家,占正常生产企业总数的61%;56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创A,总量全国第一,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达30%以上。二是超低排放改造全国领先。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首钢迁安、廊坊国能电厂、唐山冀东水泥分别是全国第一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火电、水泥企业。目前,全省所有钢铁产能、所有火电产能、80%的焦化产能、63%的水泥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进度全国最快,改造产能全国最大。三是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连续多年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完成重点治理项目7300个,淘汰低效、失效治理设施5700套,改造储存汽油、苯系物等易挥发物质内浮顶罐74个;强力推进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全省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油墨比例大幅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8月底,全省臭氧平均浓度1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0%,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

  四、大气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我们坚持系统理念、协同增效,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利企、利民、利大气”。一是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两新”政策培训,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补助政策,今年共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85亿元,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有效减轻资金压力。首次将“移动源污染治理”纳入资金支持范围,安排4.2亿元用于老旧非营运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推动我省氢能等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充分运用在线监控、分表计电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持续规范入企行政检查,检查频次下降53%。对钢铁、焦化、火电等重点行业开展在线监测“穿透式”诊断服务,对主观恶意违法行为严惩不贷,首次轻微不罚,无事不扰,切实提高执法质效。二是科技保障支撑水平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大气污染智慧监管平台和指挥调度体系,建成包括76个国控站、319个省控站、1957个乡镇站、22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站和5个港口站的覆盖密度全国最大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汇入6776套在线监测设施、26万个分表计电监控设施、4000余个建筑工地扬尘在线和视频监控、4389套秸秆垃圾露天焚烧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装置、1万余辆渣土车GPS定位、487个黑烟抓拍遥感监测点位数据的全国数据量最大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每日生成分析2300万条监测数据,全天候推送高值热点和突出问题,有效支撑大气污染的精准溯源、靶向施治,切实把数据“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标准技术体系完善。今年制修订火电、石灰、砖瓦、耐火、挥发性有机物、表面涂装、玻璃钢、包装印刷等8项排放标准,全省涉气标准累计达到28项,整体与京津保持一致,严于国家标准,倒逼企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总结全省工业企业治理经验,统筹先进性、稳定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整理汇编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VOCs、颗粒物和节能降碳的112项最优实用技术指南,科学精准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系统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感谢何立涛先生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人民网: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是制约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请问,我省是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一级调研员刘金合: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围绕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我委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推进,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抓能源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7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突破1.38亿千瓦,占总电力装机(19287万千瓦)比重达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35.5:57.7,“三二一”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提升,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于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围绕新型能源强省建设,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今年以来,我省以抽水蓄能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协同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全省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2997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世界上装机规模最大的承德丰宁3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2025年1-7月份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1578.1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1369.7万千瓦,绿色能源已成为河北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持续推动产业体系向新向智向绿转型。一是严控增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新增能源、煤炭消费量减量替代,落实产能置换政策,严把钢铁、水泥熟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审批准入关口,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优化存量。引导长流程钢铁企业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设备更新,重点行业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三是提高质量。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4.5%,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4%和4.7%;在新材料、卫星导航等领域获批4家全国实验室,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落户东方物探、研发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钢铁行业产品提档升级,冷轧窄钢带、镀层板带等材料级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7.8%、20%。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加快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二、长城新媒体集团:我省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申明:

  感谢您的提问。

  传统产业是污染防治、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重点方向,全面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立足产业结构现状,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构建低碳、降耗、育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加速传统产业提质焕新。在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升级上,制定建筑、交通、铁塔、光伏、电力等5个领域稀土耐蚀钢应用团体标准,大力推广稀土耐蚀钢;发布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钢材产品《评价导则》,率先开展河北“绿钢”评价和推广应用;开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钢铁新材料,推出首批“拳头产品”,首钢智新公司今年6月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在加快化工行业发展提升上,积极推进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建设和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化学共享试验中心、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基地建设,开展化工园区规划调整和扩区工作,唐山三友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沧州市先进膜材料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在促进建材行业绿色化建设上,已初步形成石家庄、保定、唐山三大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建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关联产业集群26个,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达798种。另一方面推进新兴产业提速增效。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强链、延链、补链。2025年1-8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超9%。同时,依托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区绿电优势,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突破130万架,综合算力指数全国第一。

  二是强化绿色创新,推进低碳技术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加大绿色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和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力度。在推进绿色技术赋能上,印发全省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发布推荐59项先进技术装备,其中11项入选工信部《推荐目录》;坚持“一企一策”,组织开展系列“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已对700多家企业进行了指导帮扶,所推广的先进技术装备先后落地见效。在推进绿色项目改造上,建立省级技术改造项目库,压茬推进绿色低碳项目改造,2025年共有493项绿色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技改项目库,计划总投资超270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68项;建立项目包联帮扶机制,形成重点项目包联帮扶全覆盖;2025年1-8月份,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3%,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6位。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上,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深化工业节能节水行动,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与300多家企业、园区开展合作,推进工业能效水效不断提升。初步测算,“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9%、水耗累计下降27.6%,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是深化数字赋能,打造绿色制造新标杆。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为牵引,推进工业企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造,制定印发《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河北省钢铁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供应链贯标试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居全国第4。二是持续推动企业上云,累计上云企业超10万家,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和综合算力指数均居全国第1。三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培育机制,全省绿色工厂数量超1200家;首创“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组织92家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机构,深入4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四是强化标杆示范引领,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绿色标杆,目前已累计建设国家水效“领跑者”17家,绿色数据中心19个、国家绿色工厂309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化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产业端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壮大,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在企业端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标杆带动,构建绿色制造、工业节能、综合利用的全链条发展新模式,打造更多国家级绿色示范标杆;在服务端强化对接帮扶,构建技术推广、能碳诊断、平台搭建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锻造河北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三、中国环境报河北记者站:机动车尾气污然就在我们身边,请问我省针对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源污染防治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曹光远: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河北省是移动源保有量、使用量大省,2023年全省载货汽车保有量75.07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累计编码登记27.5万台,分别位于全国第2位、第3位,移动源是大气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省生态环境厅始终高度重视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从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应急减排入手,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一、结构减排方面

  以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为引领,实施清洁运输改造;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进钢铁、火电、焦炭、煤炭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和产品运输采取“铁路+新能源重型货车”接驳联运、固定场区内新能源重型货车短途倒运等模式,深入开展重型货车新能源替代。截至目前,全省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已达到90%以上,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已突破3.8万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推进道路货运车辆结构优化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省重型货车中国六排放阶段和新能源重型货车占比已近40%;门禁系统显示,全省3200余家重点行业企业和用车大户使用车辆中,新能源占比已达56.7%,燃油(气)车辆中国六排放阶段占比达90%。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化,指导各地修订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将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划定在内,禁止使用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新增和更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场内车辆使用新能源;修订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指标,环保绩效A级和引领性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场内运输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无对应产品的原则上应满足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在邯郸市永年区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推广替代试点工作,全区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已接近50%。截至目前,全省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中新能源已达2.5万台。

  二、管理减排方面

  组织专业机构对6辆轻型车、39辆重型车和1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新车(机械)环保一致性查验,严格销售环节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查,率先将“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纳入检查重点,严厉打击“三不两改一黑”违法违规车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现问题车辆8262辆次并督促维修整改。依托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平台,通过检验视频监控、过程数据自动筛查等技术手段常态化开展远程巡查,采取“省级直查+推送属地自查”相结合方式,每月向各地推送排放检验机构问题线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检验行为。截至目前全省共远程巡查排放检验机构163家、推送问题线索353条,经核查立案处罚13家,有力震慑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净化了排放检验行业不良风气,从源头切断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行为的发生。制定出台河北省加油站、储油库和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三项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管理。

  三、应急减排方面

  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和日运输量150吨以上的重点用车单位完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建设,按照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移动源监管与核查技术指南(HJ 1321-2023)》要求规范进出企业车辆数据传输并与生态环境部联网,有效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期间实现“实现最小化管控、最大化减排”效果。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省份与生态环境部平台试联试测,截至目前,全省已与部联网企业1627家,联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重点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一是协调联动积极谋划清洁运输场景,持续提升清洁运输水平。继续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车;巩固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成果,深入拓展矿山、砂石骨料、建材等领域新能源重型货车应用场景,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探索推进公交、环卫、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和物流园区车辆新能源化水平。

  二是多措并举助推淘汰更新,持续挖掘移动源领域减排空间。配合做好国家“两新”政策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三及以下和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报废置换更新、国四及以下营运中重型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对“两新”政策支持之外的国四及以下非营运中重型货车和国二及以下叉车、挖掘机和装载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充分利用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好淘汰更新工作。

  三是强化移动源数智监管能力建设,持续提高科学精准依法监管能力。整合现有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系统、重点用车单位门禁系统、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平台,关联省域范围内重型货运车辆定位信息,对在用车辆开展精准监管,对企业做到“最少打扰、最优监管”,以科学精准的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环保力量。

  谢谢!

  四、河北日报:近年来,河北省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刚才提到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强化了系统治理、综合施治,请问,下一步通过什么具体措施来推动工作,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立涛: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正如刚才所讲,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在具体工作上,我们重点是抓好“四个减排”:

  一是抓根本性结构减排。产业结构方面,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环保绩效创A,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和限制类装备,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能源结构方面,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推动分散燃煤清洁化。运输结构方面,强化高排放车辆监管和淘汰退出,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进一步提高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和清洁运输比例。

  二是抓针对性工程减排。强力推进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淘汰升级和燃煤电厂全负荷脱硝等4000多个工业治理项目,持续深挖减排潜力,全力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三是抓常态化管理减排。严格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常态化指挥调度机制,建立重点区域包联专班和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AI大模型、在线监控、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对高值污染问题精准管控,以精细化管理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四是抓精准性应急减排。定期开展空气质量会商研判,根据预测预报结果,指导各地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最大程度减少不利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影响。严格落实企业环保绩效等级差异化管理,坚决防止“一刀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幸福感和获得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和支持,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宣传教育处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责任编辑:段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