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量的“中小微”丨创新让“春风树”越长越高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09 13:37:19
分享:

  创新让“春风树”越长越高

  帮扶车间长成单项冠军

  3月27日,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生产校服。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摄

  3月29日,电影《马兰花开的声音》开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宾把新闻链接发给记者,并留言:“看,孩子们穿的虎头衣、大人穿的红卫衣都产自春风树。”

  3年前,来自阜平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登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当年刚刚2岁的春风树公司,虽为孩子们设计制作了赴京的羽绒服,却没能拿下这套演出服的订单。

  好在,这部电影填补了王海宾心中的遗憾。当年唱歌的孩子有的身高超过了170厘米,春风树公司也在慢慢长大,2023年荣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谁能想到,这个“冠军”,竟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手工业帮扶车间成长起来的。

  生于1980年的王海宾是高碑店人,他将母亲的服装作坊发展成河北欣知语服饰有限公司。2017年,他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将部分服装订单的生产放到阜平,带动群众就业。

  而当王海宾收到阜平生产的第一批成品——2000件马甲时,内心五味杂陈。“部分衣服缝线处开裂,口袋位置也缝错了……”王海宾说,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只能作废,订单交付后一算账,竟赔了一万多元。

  接下来,第二批订单由于延期交付,依旧以赔钱告终。

  问题出在哪儿?王海宾专程奔赴阜平,只见那100平方米左右的车间里,摆放着20来台设备,近百道生产工序无法合理布局,整个生产流程毫无规范可言。“来料加工不是长久之计,得自己建设规范化车间。”王海宾萌生出新的念头。

  2019年9月,王海宾在阜平县平石头村开设了手工业帮扶车间,招了30多名员工,6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

  工人们对这份工作满心欢喜,可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起技术来困难重重。有的人学了好几天,连一道线都缝不直,更不要说掏兜、装衣领这样的精细活儿了。技术员气得撂挑子,走了好几个,王海宾也开始动摇。

  一天傍晚,一位老乡前来接妻子下班,见到王海宾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俺媳妇都快60岁了,这辈子头一回领到工资,日子一下子宽裕了。你这车间可一定要办下去啊!”

  看到对方期盼的眼神,王海宾内心猛地一揪。绝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他马上召集技术员开会:“教十遍不会,教一百遍能不能会?咱就是每天白给老乡们开着工资,也得把他们都教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工人操作,工人们虚心求教进步飞速,王海宾则规范车间管理……

  待这个车间步入正轨,王海宾又在阜平开办了第二个、第三个手工业帮扶车间,成功带动2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超过3万元。

  3月27日,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生产校服。河北日报记者米彦泽摄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王海宾察觉到,市场上的校服普遍存在款式陈旧肥大、容易褪色、不耐磨等问题,而在河北,尚未有知名的校服生产企业。

  他十分看好校服这一细分市场。2020年春,阜平春风树服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注于生产孩子喜爱、家长放心的校服,品牌就叫“春风树”。

  自此,“春风树”在太行山深处真正扎下了根。

  2020年,公司高薪请来3名独立设计师,设计出一系列用料考究、款式新颖的校服。但几个月过去了,公司连一个订单也没有。

  王海宾带着校服去各个学校拜访,却接连遭遇闭门羹。

  可以理解,毕竟春风树公司还是行业“新兵”,知名度不高。不少人劝他放弃,但王海宾咬牙坚持。记不清第几次前往保定一所学校时,他恰巧遇到分管校服采购的副校长,顿时看到了希望。

  “这款冲锋衣采用进口尼龙面料,防风耐磨更结实;透气膜标准更高,既御寒又透气;衣身装有反光条,孩子夜间出行更安全……”

  王海宾专业的介绍与用心的产品,赢得了校方与家委会的高度认可,成功拿下了一万套校服订单。

  此后,春风树公司积极参展、投标,逐步打开了保定市场,“春风树”这个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一天,王海宾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邀请他去石家庄一所学校参加家委会选品会。原来,这位客户到保定探亲时,看中了当地孩子所穿的校服,通过校服吊牌找到春风树公司,为所在学校定制校服。

  综合校园文化、学生年龄等,春风树公司为其出具了一整套设计方案,参会后,赢得家委会全票认可。

  不久,一位来自西安的客户专程驱车赶到阜平,寻求代理合作。原来,这位客户在上海参加展会时,对“春风树”印象深刻。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加盟春风树公司,开拓西安市场。

  就这样,“春风树”成功走出大山,校服销往北京、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等十几个省市。

  3月27日,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为自动化裁剪系统设置参数。河北日报记者米彦泽摄

  设计不止,创新不息。

  在春风树校服文化馆内,有一款羽绒服堪称王海宾的得意之作。这款产品,成功中标了一个冰雪运动会的供货项目。

  “这款羽绒服的填充物可不简单,除羽绒外,还融入了一项黑科技——3D气凝胶。”王海宾介绍,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导热系数最低的纳米级新型材料,被称为“隔热王者”。

  他们与面料厂家联合创新,通过3D打印技术,将气凝胶喷涂在一层薄棉之上,再与适量羽绒搭配,共同制成羽绒服。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抵御严寒,还能控制成本。

  冰雪运动会结束后,这款羽绒服一炮而红,助力“春风树”长得更快。

  “2022年9月,我们接到30万套校服订单,且都要在一个月内交付。”王海宾说,仅凭这3个手工业帮扶车间,怎能满足骤增的市场需求?在招工扩产的同时,他也在考虑是否引入智能制造。

  王海宾很快前往波司登、雅戈尔等头部服装企业学习考察。看着一个个先进的智能化车间,他意识到数智化浪潮已然来临。

  2023年,春风树公司果断投资5000万元,引进工业MES系统、自动化裁剪系统等先进设备与技术,全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厂。新工厂每16秒就能生产出一套校服,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

  “春风树”长大了,王海宾将企业更名为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校服年产销量从2020年的20余万套,提升到2024年的150余万套,年销售额破亿元,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

  最近,除了跟进智能校服研发项目外,王海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收集当地的校服信息和需求。

  王海宾说,今年,他要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让“春风树”走向世界舞台。(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