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承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任树学先生围绕承德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作用发挥工作作主题发布,同时邀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秘书长李国梁先生,鹰手营子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华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退役军人事务局任树学先生作发布。
任树学: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承德市退役军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根据本次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将我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对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加快推动全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军地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尊崇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承德市积极优化机构职能配置,规范组织运行,完善权责清单,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基本建设。一是提升“两站两中心”建设水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直接服务广大退役军人的“前沿阵地”,我们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覆盖”和“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重要要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863家,配备工作人员6491人,服务场所面积总计约6.4万平方米,推动基层服务站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建设。其中10家单位被评为全省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退役军人工作需要,全市举办政策法规知识和职业技能竞赛127场,全系统干部职工理论功底、业务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工作机制,确保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有章可循、规范高效。通过业务骨干授课、经验交流研讨、情景模拟展示等形式,打造“学党史、讲业务、谈体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全面提升系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开展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8场,参训人员2000余人次,全面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作队伍。三是优化服务机制与监督体系。严格落实《服务事项清单》和《帮办代办清单》,梳理和优化退役军人服务流程,明确责任主体与办理时限。同时,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退役军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办理事项的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强化思政引领,促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常态化。筑牢退役军人思想根基,搭建多元平台,激励其在各领域发光发热,促进作用发挥常态化。一是培树“兵支书”基层治理先锋队。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组织“兵支书”“兵委员”、乡村致富带头人参加高素质退役军人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储备更多中坚力量。建立“兵支书”“兵委员”档案,探索构建全过程跟踪培养机制,定期谈心谈话,掌握“兵支书”作用发挥情况,助力优秀“兵支书”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二是健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目前,全市建成覆盖全域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网络,组建规范化服务队伍1349支,吸纳退役军人志愿者8000余人,建立市级“承德老兵”总队,下设乡村振兴、应急救援、法律援助、无人机保障等12个分队,今年以来,开展社区治理、应急救援、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53场,服务2万7千余人次,生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使命担当。配套建立“线上+线下”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典型事迹,形成“发现榜样-宣传事迹-荣誉激励-示范带动”良性循环,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更多退役军人参与。三是退役军人法律服务走深走实。优选150名律师组建法律援助律师库,依托各级法律援助站,无偿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烈属等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今年以来,各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共提供法律咨询19次,深入基层一线走访退役军人70余次,受理援助案件2件,通过视频系统为12名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远程法律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精神传承”体系,组织抗美援朝老兵、军休干部等老革命、老英雄打造“老兵”宣讲团,在全市开展宣讲20场次,受众6000余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
三、促进提质增效,实现服务保障工作高效化。以“用心用情”为导向强化政策温度,通过深化思想共识、凝聚服务合力,将人文关怀融入保障各环节,推动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实现高效化发展。一是全力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开展“情暖燕赵——关爱退伍老兵”等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切实掌握困难退役军人的家庭现状、思想状况和生活诉求,针对困难情况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开展一人一策式的精准帮扶。同时,严格审核、过程跟踪、实效评估,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自成立以来,全市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803人,发放救助金597万元,切实为困难退役军人兜牢生活保障线。二是精准落实优待抚恤政策。针对优抚政策门类多、政策标准调整变化频繁,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政策,重点在政策落实机制上研究举措,主动担当担责,强化协调推动,确保全市所有涉及退役军人、军烈属和现役军人政策精准落实,今年共下拨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2亿元,医疗补助资金1091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4812万元,有效保障优抚对象基本生活。三是积极发展社会化拥军力量。深化“双轮驱动”拥军优属新模式,扩大爱国拥军联合会覆盖面。主城区打造“一环多点”拥军主题街区,囊括金融、医疗、餐饮、通讯等10余个行业,提供14类140余项优惠政策,让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烈属切切实实享受到双拥红利,也让广大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携手共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退役军人提出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保障需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国家、省、市的工作要求和服务对象的热切期盼,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广大退役军人和全社会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带着责任和感情竭尽所能把广大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任树学先生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承德日报:承德市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今后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上,有哪些新的举措?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承德市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秘书长李国梁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近些年,市基金会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新时代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新定位、新任务和新使命,着力推进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工作升级加力、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全市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新局面。
一是扎实开展专项资助项目。2020年,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省、市、县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联合开展“情暖燕赵——关爱退役军人功臣”活动;2021年,联合开展“真情送暖——关爱困难退役军人党员”活动和“关爱1-4级分散供养困难残疾军人”项目;2023年,开展“寒冬送暖——关爱困难退伍老兵”联合资助活动;2024年,开展“情暖寒冬——关爱困难退役军人”联合资助活动。二是着力打造品牌资助项目。自2022年起,由省、市、县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每年定期开展“情暖燕赵—关爱退伍老兵”重大疾病联合资助项目,主要对身患25种重大疾病且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后仍有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资助。该项目已连续实施4年(今年该项目第一批已于8月1日资助完成),项目开展以来,全市共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退役军人398人,资助总金额270.8万元,切实减轻了身患重大疾病困难退役军人的家庭负担。三是探索延伸定向资助项目。针对困难退役军人因患重大疾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在县(市、区)基金会按照救助上限给予资助的基础上,仍无法摆脱生活困境,各县(市、区)基金会向市基金会递交救助申请后,市基金会经过实际了解家庭困难情况,召开理事会专题研究,再次对困难退役军人进行延伸救助。
截至目前,全市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共资助困难退役军人1803人,资助总金额597万元。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基金会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市11家基金会获得社会组织评估3A以上等级,为其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将继续认真践行办会宗旨,严格落实理事会各项决议,推动全市基金会依法依规开展资助活动。一是继续实施“情暖燕赵-关爱退伍老兵”重大疾病联合资助项目。主要针对身患重大疾病且享受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后仍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和领取定期抚恤补助的“三属”进行资助。对生活比较困难的,给予每人不低于6000元资助;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给予每人不低于8000元资助。二是深入开展河北省2024年度困难退役军人和“三属”医疗资助项目。主要对家庭生活困难需进行髋膝关节手术、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治疗、消化道早癌筛查,且享受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后仍有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资助,资助标准最高不超过8000元。三是加强资金募集,创新募集方式。加大与各县(市、区)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的沟通联系,共同探索开展帮扶解困项目,积极募集资金,扩大基金规模,吸纳广大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到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工作中,实现基金会可持续发展。
承德广播电视台:近年来,鹰手营子矿区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作用发挥工作中有哪些具体举措?请鹰手营子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华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营子区在提升服务能力上坚持“小区域大服务”工作理念,创新推行“543”工作机制,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小而全”“精而实”发展。“5”即构建“五级网络”。通过整合“两站一中心”工作力量与辖区退役军人资源,构建了“区服务中心—镇(街道)服务站—村(社区)服务站—网格长—楼栋长”五级联动服务网络,建立“第一时间响应—分类分级处置—全流程闭环”工作模式,楼栋长对退役军人诉求实行“首接负责制”,需帮办代办的事项,由网格长(楼栋长)全程代跑,涉及需跨部门协调解决的复杂问题,中心联动镇街区直部门协同解决,推动服务保障工作从“全覆盖”向“精准化”升级。“4”即搭建“四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联合司法局在服务中心设立法律调解室,通过“现场解答+线上咨询+上门援助”的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权益维护等立体化服务,帮助退役军人化解涉法难题。第二个平台是老班长谈心室。由模范退役军人、参战老兵等“老班长”及心理咨询师组成服务团队,采取“定期坐诊+主动约访”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一对一”谈心服务,帮助退役军人疏导思想症结。第三个平台是老娄工作室。我们充分发挥全国模范调解员、河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最美人物娄树存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公安、法院、驻社区干部等力量,推行三人行调解模式,帮助退役军人调处邻里纠纷近100件,成功率99%。第四个平台是志愿服务队。组建5支46人的“鹰城退役军人先锋队”,聚焦文明创城、乡村振兴、应急抢险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搭建起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平台。“3”即开展“三项活动”。第一个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系统内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检验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第二个开展退役军人体能大赛活动。活动以“练兵备战”为主题,组织退役军人(基干民兵)参赛,赛军事技能比战力、赛体能素质比作风,展示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品质。第三个开展拥军系列活动。依托区爱国拥军联合会发动20家会员单位开展“拥军承诺一件事”活动,推出23项惠民举措的“荣军套餐”,切实提升军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营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聚焦精准化和多元化两个需求,强化政策落实、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深化拥军优属四项重点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保障工作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努力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关注和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