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部署,为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部署落地实施,在确保全年和“十四五”任务圆满收官的基础上,自觉把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十五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有效发挥了“基本盘”“压舱石”作用。

10月29日,在河北农速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净菜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切分新鲜的菠菜。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开展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781.8亿斤,连续9年超过740亿斤。菜、肉、蛋、奶、果、水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裕,产量居全国前列。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深化产业、就业帮扶,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在国家考核评估中被评为“好”的等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聚焦农业主导产业,以实施“五大千亿级”工程为抓手,一体推进集群、园区、项目建设,蔬菜、中药材、奶业、精品肉类、中央厨房等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持续推进“净菜进京”,着力打造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
广大农村面貌显著改善。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庄面上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线成片布局建设33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1.3万个和美乡村。
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顺利完成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省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90.4%。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部署,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我省“十五五”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确保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是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开展全生育期精细精准科学管理,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步伐,因地制宜推动实施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分区分类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对标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求,聚焦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强镇。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做大做强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做优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精品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深入推动农村厕所改造。分级建设一批和美乡村重点片区、重点村,加快补齐农村现代化生活短板,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三是在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上下功夫。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投入力度。持续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和协同,保护和激发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健全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帮扶政策体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