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宪法宣传周’河北活动”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介绍全省2024年“宪法宣传周”主要活动安排,并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增利,河北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恩永,石家庄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际永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
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4年‘宪法宣传周’河北活动”。
今年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本周是第7个“宪法宣传周”。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女士,请她介绍全省2024年“宪法宣传周”主要活动安排。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增利先生,河北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恩永先生,石家庄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际永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彭敬捷女士作介绍。有请。
彭敬捷: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本周是第7个“宪法宣传周”。大家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强调“要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为了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把每年的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部署了系列宣传活动。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宪法宣传、弘扬宪法精神,连续开展了6个“宪法宣传周”活动,持续打造了270余个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阵地,形成一批宪法理论研究成果,宪法宣传教育在河北省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
今年的12月1日至7日,是我省的第7个“宪法宣传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家新闻单位、向各位媒体朋友们,介绍并通报我省“宪法宣传周”活动的具体安排、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情况。希望得到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的支持、关注,也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宪法宣传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搞得丰富多彩,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得来看,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有6个特点,向各位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个特点是,统筹推进。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联合印发《2024年河北省“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统筹安排省、市、县三级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预计12月4日当天集中宣传活动场次将达到180场,参与人数将达百万人。今年的宣传周,我们提出了“注重实效、形式丰富、突出特色、成果丰硕”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11月28日,省司法厅召集各市、91家省直部门,以及设有法学院系的高校一起,专门召开了“宪法宣传周”工作调度会,对全省“宪法宣传周”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第二个特点是,主题鲜明。今年“宪法宣传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此外,我省结合实际,将突出宣传《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河北省消防条例》《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等多部新出台、新修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同时持续加大防范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的普法宣传。
第三个特点是,参与感强。为了让宪法宣传更“接地气”,我们今年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普法活动。例如大型活动方面,12月4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将在石家庄市西清公园(法治公园)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届时会有近200家省直、市直部门和驻石高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开展集中宣传。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还增设了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涉外法治宣传、红色法治文化巡展和高校法学教育等4个宣传展示专区。这4个专区的定位是在活动大主题的统领下,突出今年法治社会建设领域重点内容,既全面展示这4个方面法治建设的成果,也希望以宣传专区的形式把各相关部门、相关领域当前正在推动的、正在开展的法治工作向社会做推介,让社会大众也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法治文化方面,为了进一步丰富宪法学习宣传形式和内容,我们从今年10月份开始,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全民普法“六个一”征集活动,共征集到了510部法治文化产品和法治文艺作品。包括优秀普法依法治理案例、“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典型案例、优秀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法治文艺节目、优秀普法微视频(微电影)、十佳新媒体普法品牌等等,这些作品将在宪法宣传周期间,陆续对外进行发布、展播或展演。在此基础上,12月6日,我省将举办“八五”普法期间首场全省群众性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并为“六个一”获奖作品进行现场颁奖。
第四个特点是,重点突出。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这些重点普法对象,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领导干部,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我们策划了“领导干部领学、国家工作人员自学、以考促学”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活动。领导干部领学就是各地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或者党委(党组)会上,带领班子成员集体学习宪法;国家工作人员自学就是要求省直各部门组织好本部门、本行业的宪法法律知识学习竞答或竞赛活动;以考促学就是省司法厅将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举办第16次全省干部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同时全省各个层级都要开展相应的宪法法律知识考试,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至少达到80万人。青少年宪法教育方面,省教育厅组织队伍参加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总决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还将举办“宪法晨读”系列活动。
第五个特点是,形式多样。除了全省的主场活动和主题活动外,“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各部门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比如,石家庄市开展“依法治国从这里启航”巡展活动、廊坊市举办宪法宣传法治文艺汇演暨通武廊法治文化交流研讨会、唐山市开展“文化惠民·法治同行”电影展映系列宣传活动、邯郸市开展“法治文化行”活动、承德市举办普法骨干暨“法律明白人”网上宪法法律知识培训活动、邢台市举办宪法宣传主题文艺晚会、衡水市在武邑县举办“宪法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省直各部门也将结合实际开展“宪法宣誓”“宪法朗诵”“主题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第六个特点是,覆盖面广。除上述活动之外,全省还将开展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系列活动。特别是“宪法进军营”,我们今年做了重点安排,省司法厅正在会同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石家庄军事法院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派出1000名律师到基层部队,开展“法治服务进军营 律师团队走基层”活动,根据部队实际需求,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此外,包括景区、商场、超市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我们也都做了安排,确保宪法法律元素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真正让宪法走进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
请问,石家庄市在宪法宣传日当天有哪些具体安排?在“宪法宣传周”期间还有哪些特色亮点?
高际永: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国家宪法宣传日当天活动安排: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工作部署,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详细方案,经报告省司法厅同意,国家宪法宣传日定于12月4日上午9:30至11:30,在西清公园(省会法治公园)开展。具体的活动安排包括:
一是多专区分类实施。分别是“谁执法谁普法”、涉外法律法规、优化营商环境、红色法治文化、驻石省属高校5个宣传专区,每个宣传区都有侧重部门和宣传内容。
二是多部门参与活动。省、市约180多个部门共1000余名工作人员,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咨询活动。
三是多形式开展宣传。在落实规定内容的同时,突出地方性法规、涉外法律法规、防范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宣传。活动以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现场咨询服务、主题宣讲、知识互动的形式进行。
四是市、县两级同步开展。全市以“1+21”的形式全面宣传。“1”即:与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在宪法公园,以视频播放、宪法知识展示、书籍阅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展示、中小学生观摩等形式,重点开展宪法发展史、现行宪法知识宣传,突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物业管理条例》《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爱国卫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宣传。“21”即:全市21个县(市、区)结合本地工作,开展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宪法法律宣传。预计全市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6万份。
石家庄市宪法宣传周期间的其他活动内容:一是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广播电视台、日报、普法新媒体,播出全国普法办以及石家庄市宪法宣传片、转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节目、转发央媒文章、对我市有关活动进行报道等;在室外街道大屏、商业综合体幕墙、沿街商店、集贸市场、商场、超市LED屏及地铁电视等播放宪法日主题、电子挂图和视频,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是开展“宪法七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由主管部门牵头,开展宪法“进企业、进农村(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市场、进军营、进网络”,区分不同对象、不同领域,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宣传活动。
三是突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为宣传我党在西柏坡时期的法治建设成果,我们以“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为主题,谋划了西柏坡——“依法治国从这里起航”全国巡展活动,11月28日,在山西百团大战纪念馆广场启动,巡展以展板、解说、演出等形式,重温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后期,将在本市以及全省、全国红色景点陆续展出。
法治日报记者:
请问,我省青少年宪法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今年“宪法宣传周”针对青少年开展哪些活动?
张恩永: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省教育厅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宪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连续多次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先进单位或个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组织保障上,推动实现“规划、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将教育普法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列为河北教育“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印发《河北省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普法工作组织机构,将普法任务落实到人。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在落实机制上,努力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和教师主力作用。完善干部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干部法治讲座等制度。建立教师法治培训制度,“八五”普法以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法治培训班350余期,培训人员6万多人次。健全法治研究机制,依托各高校成立法治研究中心(院)2个。
三是在目标效果上,聚焦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各类奖项22个,2023年荣获全国总决赛团体冠军。组建专业化普法队伍,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门,选聘1.4万余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教育活动。2023年,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评估被评为全省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如何以此次“宪法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宪法进农村”活动?
王增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只有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治国才有了法治基础。为此,我厅联合省司法厅、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以“河北法治乡村大讲堂”系列农村普法活动为总抓手,常态化地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中学习宣传宪法等农村普法主题活动,农村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增强,农村地区普法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前不久,我厅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名单表现突出单位。
谋划开展“宪法进农村”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大型普法活动。我厅联合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市普法办和平山县农业农村局于“12·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组织“宪法进农村”大型普法省级主场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活动期间除讲解宪法外,重点就民法典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内容、土地法、土地承包条例和以农业法为主的专业法律进行讲解。举办“大奖赛”活动。我厅联合省司法厅、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举办“河北法治乡村法律知识大奖赛”答题活动,答题活动面向全省乡村居民,特别是乡村“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人民调解员等人群,活动时间2024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为期一个月,答题平台通过“河北日报客户端”、《燕赵农村报》进行,试题主要涉及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举办系列活动。保定市农业农村局、阜平县农业农村局在骆驼湾村举办宪法宣传文艺展演主题活动;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在新世纪广场举办“宪法进农村”市级主场活动;辛集市在辖区乡村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宪法知识问答活动;其他市县也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实效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宪法进农村”主题活动。
持续开办“河北法治乡村大讲堂”。我厅联合省司法厅、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连续四年在全省农村地区举办60余场“河北法治乡村大讲堂”公益讲座普法宣传活动,主要围绕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内容,邀请省内多名法律专家深入乡村,与干部村民面对面进行普法宣讲,接受法律咨询。2024年“河北法治乡村大讲堂”普法活动覆盖全省26个县,共举办23期法治宣讲、14次普法进村活动,直接受众近6500余人,通过省市融媒体(电视台)宣传平台间接受众达18万人次,广大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农村地区邻里纠纷呈下降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河北法治乡村大讲堂”成为我省法治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获河北省2023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提名。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记者:
刚才提到,“宪法宣传周”期间将发布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六个一”征集活动结果,那请问这“六个一”活动都有哪些内容?这项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彭敬捷:
这“六个一”分别是优秀普法依法治理案例、“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典型案例、优秀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法治文艺节目、优秀普法微视频(微电影)以及十佳新媒体普法品牌。
这项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踊跃参与,积极整理了一大批普法依法治理领域的案例、创作了一系列法治文化产品。我们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严格的评审,结果将在12月6日向社会公布。总得来看,活动呈现了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成果丰富。本次活动共征集到普法案例、阵地、文艺节目、微视频(微电影)和新媒体等六大类作品共计510余件,涵盖了全省各地市、各行业领域的普法实践成果。
二是参与度高。活动累计吸引了上万人参与,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普法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是优秀普法依法治理案例征集活动,共吸引48家省直部门和150余家市、县部门参与,报送作品230余篇;二是法治文艺节目征集活动中,各地基层文艺工作者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与法治元素相结合,专门创作法治文艺节目31件,包括戏剧、歌舞、小品、情景剧、快板等多种形式;三是法治微视频(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中,仅原创作品就达到160余件,内容涵盖宪法法律精神、民法典学习宣传、反诈、禁毒等多方面内容,充分展现了我省法治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使得本次征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评审严格。本次评审设置初评和专家评审2个环节,先后邀请了7名普法工作专家、法律实务专家等组成评审团,从政治性、专业性、创新性、引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保了评审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四是覆盖面广。最终评选出的87个获奖作品,既有普法案例等经验性文章,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既有实体的普法宣传阵地,又有线上的新媒体普法品牌,可以说覆盖了普法宣传的不同目标人群和不同学法渠道。
五是效果显著。本次活动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普法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影响力;同时,获奖作品对外发布后也必将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为推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构建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更多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小切口”创新举措,不断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宣传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在全省群众性法治文艺汇报演出中进行颁奖外,我们还将对征集到的案例和普法品牌,在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之后,辑印成册,发各地各部门供学习借鉴;对于获奖的微视频(微电影)和法治文艺节目,将在“河北普法”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推送,发挥宣传效果;对于评选出的阵地,将在下一步策划全省性的普法宣传活动中,有侧重的安排使用。
最后,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欢迎各位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全省掀起宪法学习宣传的热潮!谢谢。
吴志同:
谢谢。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河北省司法厅宣传中心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