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政府新闻办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5-03-13 15:32:00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承德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承德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天我们邀请到承德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啸先生;承德高新区科技创新部部长温德志先生;承德高新区经济发展部    李志超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啸先生就承德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主题发布

  刘啸: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承德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承德高新区1992年建区,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河北省5国家高新区之一。建区以来,承德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孵化孕育新质生产力厚植创新沃土。

  一、产业集聚,点燃聚力向新“强引擎”承德高新区积极融入全市“3+3”产业布局,并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由“小散乱”向“专精新”重构升级,形成了以特色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文旅康养及食品医药为主导的“1+2”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突出特色,以文旅康养和食品医药产业打造承德特色品牌,形成了以承德露露、颈复康药业等7家国内知名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51亿元。二是创新引领,以大数据产业赋能转型升级,依托两条双向延时2.7毫秒的96芯直连北京光缆,以及承德地区丰富的绿电资源,落地中国电信集成数产基地、银河环京互联网、中经承园等大项目,形成了以博彦科技、阳光高科、中大永新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集群,被评为河北省大数据与智能感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31亿元。三是提质增效,以特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建成了涵盖汽车零部件、输送装备和智能仪器仪表等多种行业的规模化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包括亚洲最大的连杆制造企业-苏垦银河连杆、中国仪器仪表20强企业-热河克罗尼仪表、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30多项标准制订的-金建检测等行业领跑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32亿元。

  二、科技引领,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鲜明特色和发展底色,依托科技创新、深挖资源潜力是承德高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着力点。一是聚焦创新资源培育。积极融入省市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服务保障、孵化育成功能的创新平台、服务机构、孵化载体,构建一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双创”孵化载体持续扩容提质。现已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建成省级研发平台36家。二是聚焦创新成果转化。成立承德高新区产业发展基金,以“引导基金+转化项目”模式,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形成了高新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三是聚焦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大力培育优质科技型企业,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来全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已初步形成梯次升级的良性循环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三、环境优化,壮大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承德高新区通过制度创新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一是立足服务提质,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办事一次成”,大大提升了企业开办的效能。实施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制度,加快项目落地进程。二是立足制度保障,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强化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严格按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全面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和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合法性审查要件。三是坚持以市场化为引领,加大改革力度释放市场潜力。持续围绕投资项目落地实施、企业发展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提速审批、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主动解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高效审批促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以优质服务促项目建设顺畅推进,以降低交易成本为项目建设省下真金白银,以纾困解难为项目建设打通堵点卡点,切实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四是坚持以法治化为支撑,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把保护创新、支持创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内容。同时,要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产权的保护、投资合约中政府责任承诺兑现的法治化、合理的沉没成本设定等,给企业开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吃下“定心丸”。此外,承德高新区大力深化政府服务代表驻企服务工作,建立包联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精确宣讲、精细服务、精准帮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下一步,承德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坚持创新发展,强化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贡献高新区力量。

  感谢刘啸先生的发布。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有问题的记者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长城新媒体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新区将如何推进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呢?

  温德志:主持人好,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承德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向“新”发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梯次成长体系,重点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创新业绩显著的示范企业。健全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引育,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三是进一步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一条链”的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四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科技创新十条措施》《科技贷款贴息》等科技政策,加大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高质高效助力企业攀登进阶。

  承德晚报承德高新区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尤其是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方面,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打造优质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请李志超先生回答。

  李志超:主持人好,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高新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承德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最前沿、承接京津桥头堡、改革创新试验田”发展定位,依托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紧盯“1+2”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一是在特色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基本涵盖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输送装备3个重点行业和1个国家级智能测控装备产业集群,现有苏垦银河、克罗尼、华远自动化等重点企业104家。仪器仪表企业达到50余家,产品涵盖五大类六十余种,智能装备行业总产值达到54.6亿元。积极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明阳风电新能源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苏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和投资1.1亿元的广大输送机智能输送装备扩能等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二是在大数据产业方面,围绕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展示应用为主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条,集聚发展大数据交易、软件服务外包、互联网文化创意等“1+N”产业生态。搭建了多个数据服务平台,吸引了30余家企业入驻,重点谋划推进总投资2.8亿的承德高新区“人工+AI”智能客服创新示范产业基地等项目。尤其是投资15亿元的环京互联网中心项目,与无锡太初元基合作,落地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承德分中心,进一步推进数据产业向算力应用等领域发展。

  三是在文旅康养和食品医药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承德露露、颈复康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投资9.3亿元的露露50万吨迁建扩能项目一期已经竣工投产,同时引进奥瑞金科技、天津百德纸业等罐体、包材项目,搭建起全链条产业生态。以砖瓦窑温泉为基础积极谋划温泉康养落位,打造集保健养生、高端养老等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体系,逐步壮大我区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和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建立“领导+代表+部门”的包联企业机制,完善企业接待日制度,2024年累计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配套、招工用工等各类问题956个。

  二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建立了1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已累计完成对易森智能机器人、中威电子等110家企业的融资服务工作,通过数字工商联平台为79家企业争取贷款76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质”谋变、向“新”而行,提升“自主造血”能力,继续深入谋划、实施一批对培育新发展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以有力有效的项目建设和产业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以上记者的提问和位发布嘉宾的权威发布和细致解答,以上就是我们本场发布会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

关键词
发布会实录
责任编辑:胡晓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