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河北丨雷烨: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7:31:49
分享:

雷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24岁投身革命,改名换姓,奔波辗转;29岁英勇牺牲,长眠异乡。雷烨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

  雷烨,原名项金土,1914年8月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后项村。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目睹国难日益深重,雷烨立志抗战救国。1938年5月,他变卖家产换取路费奔赴延安,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因擅长新闻写作和摄影,雷烨兼任各报刊特约记者和通信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8月,雷烨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第一组(晋察冀组)组长。11月20日,他带领队伍从延安出发,穿越敌占区,于12月下旬抵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9月前后,他主动要求随军挺进冀东抗日最前线,成为冀东从事摄影采访最早、报道成绩最突出的战地记者。1941年,根据革命需要,雷烨先后担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和组织科长。

  他随军转战长城内外、滦河两岸及热南伪满边境,真实记录冀东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和日军累累罪行。《冀东潘家峪的大惨案》《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等报道在晋察冀日报发表,《日寇烧杀潘家峪》《滦河晓渡》等照片,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文献。

  1943年3月,雷烨来到平山县曹家庄村,将4年来积累的胶卷和照片,全部交给晋察冀画报社。4月19日深夜,曹家庄村突遭日军围袭,他指挥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匆匆向北突围。4月20日,雷烨与尾随敌人展开激战,当敌人再一次逼近时,他撕毁随身携带的文件,把心爱的相机、望远镜砸碎,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

  如今,雷烨静静地长眠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苍松翠柏中,岁岁守望着长街短巷的万家灯火、祥和日常。

  (河北日报记者孙青整理)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