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双桥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推动公路路网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就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群众生产生活提质升级等作发布。今天我们邀请到承德市双桥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岳中锋先生;承德市双桥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新先生;承德市双桥区交通运输局邮政安全中心主任王姗姗女士,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岳中锋先生就推动公路路网建设作主题发布。
岳中锋: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由衷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区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管护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向大家介绍我区在农村公路路网优化、重点路段建设、运营服务拓展等相关工作情况。
我局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相关全会精神与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设维度,坚持科学布局、优化路网结构,全力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及窄路加宽工程,切实打通群众出行“便捷通道”;在养护管理层面,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强化常态化巡查维护与精细化修复工程,筑牢安全畅通“保障防线”;同时创新探索“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聚力建设产业路、旅游路等特色通道,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能、为农民增收拓宽路径,以交通先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宏伟蓝图落地见效。
一、紧抓区域优势,畅通城乡立体网格状交通“动脉”。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出行和产业需求为重点,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一方面,加强体制保障。积极谋划“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强与省市对接沟通,推进建设任务。近年来,累计投资 1.2 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建设129公里,安防工程53公里。2021年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大石庙镇获评省级“ 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另一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做到事前提前谋划、事中培训检查、事后长效监管。深入一线了解农民出行难问题,共征集意见建议 68 条,全部纳入规划。邀请村干部、知名人士 110 人次参与项目民主决策,研究建设程序和资金配套、资金争取等问题,优化规划方案及路线,确保实施项目落地落实。
二、抢抓重大机遇,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客运服务、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改善通行条件。一是早谋划,促改善。委托交通勘察设计院对已谋划的35 条公路,总里程150 公里路网规划进行再完善,着力构建“ 三纵四横七连九通”交通路网体系建设。二是强建设,增效力。2025 年计划投资884万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再提升、再优化和再完善,重点谋划实施了“ 1+1+3”特色项目,即1个民心工程,涉及2个镇5个村7.45 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2个重点打造,重点打造一条“ 四好农村路”双峰寺上窝铺水库生态路;3 个安防工程,双峰寺镇老西营村、三道河村、干沟子村安防工程。三是除隐患,保安全。以创建“ 四好农村路”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对全区 50 余公里农村公路设置波形护栏,修建挡墙、护坝8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抓功能定位,全力发展绿色多式联运新模式。围绕发展旅游、民宿、康养、快递等品牌服务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路联景,发展“农村公路+旅游”模式。随着双峰寺镇上窝铺村公交车的通行,实现了镇村公交 65条线路全覆盖,“ 出门抬脚上车”从愿景变为现实。在方便百姓出门的同时,重点修建改建一批特色农村路,不断构建全域旅游资源点公路网络。二是以路带产,发展“农村公路+民宿”模式。对鸡冠山村“山里见面”、双庙村“叁时壹宿”等7 处省级民宿门前道路全部硬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乡村交通风景线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以路带产、以路促旅,路产结合,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以路富民,发展“农村公路+电商”模式。成立双桥区邮政业安全中心,全力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建设,实现了农村物流区镇村46个三级节点168个基层快递网点的全覆盖。对接3家电商企业,以电商进村的形式,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同时,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物流运输企业加快传统能源重卡升级换代,实现新旧能源转换,全力打造绿色多式联运新模式。
主持人:感谢岳中锋先生的发布。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1:农村公路中,山区、临水临崖路段占比不低,部分路段存在防护设施缺失、标志标线不清等安全隐患,如何筑牢农村公路的“安全防线”?
李新:双桥区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一是构建“精准排查+动态清零”的隐患治理机制。今年内将完成所有农村公路的安全“体检”,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穿村过镇等关键路段建立“一患一档”,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级处置”:对直接威胁安全的,24小时内设置临时警示设施,15日内完成永久整改;对需系统性改造的,纳入年度养护计划,确保隐患不积累、风险不升级。
二是推行“安全标准+地域适配”的设施升级模式。在严格执行国家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技术标准基础上,结合山区、水乡等不同地理特征“量身定制”防护方案:比如对临水临崖路段,加密波形护栏并延伸至危险路段起点50米外;对急弯路段,同步拓宽视距平台和增设凸面镜;对夜间通行量较大的路段,逐步推广太阳能警示灯和照明设施。同时,在学校、村口等人员密集区域,统一设置“减速垄+人行横道+警示标识”组合设施,形成安全防护闭环。
三是健全“专业养护+群众参与”的长效管护体系。一方面,建立县乡两级专业化养护队伍,配备应急抢修设备,确保小修小补不过夜、大修工程按节点推进;另一方面,发动村民担任“路长”,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及时反馈路面破损、设施损坏等问题。此外,每年开展“农村公路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案例讲解、应急演练等形式,提升村民安全出行意识,让“护路、爱路、守安全”成为共识。在隐患排查整治上,我们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拉网式排查,特别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安全隐患50处,针对这些隐患,安装波形护栏30公里,设置警示标志120余处,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下一步,我区将紧扣农村公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化隐患排查整治,靶向推进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全设施升级,强化日常巡查管护,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力筑牢农村公路安全防线。
记者2:农村地区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快递进村”?
王姗姗:农村地区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全区52个行政村已实现快递基层网点全覆盖。2025年1—7月,双桥区邮政快递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14.87万件,日均处理量达4.88万件,增量490.15万件,增速高达93.41%,业务量与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目前,辖区内汇聚圆通、德邦等8家主流快递企业(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德邦、顺丰、京东),布局快递驿站241个,配备快递员700余名。作为承德市主城区,双桥区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为了实现“快递进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依托快递共配中心,积极推动“快快合作”“交邮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比如,我们整合了多家快递企业的资源,共同配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我们积极争取区政府支持,整合各方资源,为农村快递网点建设提供保障。再者,科学制定计划,梳理未覆盖行政村名单,坚持“一乡一策”,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更新系统数据,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像牛圈子沟镇桲椤树村之前快递配送不便,通过交邮合作,利用农村公交的线路和站点,成功打通了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发快递。
下一步,我中心将以规范提升与安全赋能为核心,通过推进基层网点标准化改造筑牢硬件根基、强化人员安全培训提升软实力、建立安全评级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全方位夯实网点安全运营基础,以基层强带动行业安全生态优。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以上记者的提问和三位发布嘉宾的权威发布和细致解答,以上就是我们本场发布会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