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双桥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提出背景及政策的推进、实施等情况 进行发布。今天我们邀请到承德市双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丹先生;承德市双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华伟先生;承德市双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主任鲍玉涵女士,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杨玉丹先生就推进延迟退休改革作主题发布。
杨玉丹: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双桥区人社局,感谢大家对我区人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今天,将为大家介绍双桥区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相关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确定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70多年,经济社会大变,老龄化加剧,原政策已难适应国情。如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大幅增长,从1982年的8年提升至2023年的14年,这导致工作起始时间推后,平均工作年限缩短,人力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结构老化,促使我们调整退休年龄,开发人力资源,稳定劳动参与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而且,随着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部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提高,如“银龄讲学计划”中的退休教师,这体现了延迟退休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退休诉求,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
自 2025年1月1日政策实施以来,双桥区人社局积极响应,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一是广而告之: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双桥人社公众号、微信工作群、政务服务网等平台,发布包含文章、图表、视频的政策解读内容50余条,吸引超10000 人次浏览;线下在政务大厅、镇(街道)便民中心、社区张贴海报300余张,摆放办事指南5000余份,举办10场宣讲会,深入企业、社区为800余人现场解读。同时组建政策解答小组,回应群众疑问600余个,有效提升政策知晓率,消解群众心中的误解与担忧。
二是优化服务:打造高效能办事体系。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公安、卫健等多部门成立工作小组,通过联办会、培训会攻克政策实施难点,培训50余人次,构建起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优化办理流程,线上依托政务平台与 APP,线下设立“退休一件事”专窗,实现多项退休关联事项联办,打造“窗口端、网端、掌端”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办理时间从43天压缩至最长10天,申请材料从33个精简至最多5个,并配套多项增值服务。今年以来,“一件事”专窗接待3398 人次,办理业务110 余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目前,全区已有部分符合条件的职工按照新政策办理退休。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对政策的接受度较高。在教育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延迟退休,既能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医疗行业中,资深医生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在服务患者的同时,有效带动新人进步;企业里,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的延迟退休,为关键岗位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从整体来看,符合条件人群中约20%选择延迟退休,且这一比例正逐步攀升。
在政策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担忧用工成本增加,对政策存在抵触情绪;一些职工对自身权益保障存有疑虑,如工作强度、职业健康等问题;此外,岗位和身份的精准认定也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动为企业解读政策,分析长远效益,并提供用工成本控制的合理化建议;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同时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不断完善岗位和身份认定流程,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提高认定准确性。
下一步,双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深化部门协同合作,及时解决政策实施中的各类问题;密切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广泛收集群众反馈意见,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与务实的举措,推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在辖区平稳实施,为全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及经济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主持人:感谢杨玉丹先生的发布。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有问题的记者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记者1: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有哪些重要作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王华伟:延迟退休可延缓劳动力规模萎缩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撑,通过延长高技能、经验丰富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减轻社保基金压力,平衡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促进“传帮带”作用。资深劳动者通过延长工作年限,可帮助青年劳动者技能传承,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目标是: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逐步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从原50周岁、55周岁逐步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
记者2: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怎样体现分类推进?弹性退休实施过程中,怎样选择“往前弹”和“往后弹”?
鲍玉涵:分类推进,就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是所有人“齐步走”,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原法定退休年龄,分类采取不同的改革节奏。其中,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按照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按照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该类女职工原法定退休年龄最低,改革的节奏最快。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以上记者的提问和三位发布嘉宾的权威发布和细致解答,以上就是我们本场发布会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