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丨百团大战扬军威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8-10 19:36:16
分享: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正在破坏正太铁路。 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夏日的太行山,草木葱茏。

  洪河漕村,位于井陉县太行山深处,四周群山环绕,进可攻、退可守。1940年8月,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指挥所曾在这里驻扎。

  “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我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了前线。我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洪河漕……”《聂荣臻回忆录》里面这样写道。

  推开一处院落陈旧的木门,院里的石榴树枝繁叶茂,树下的石棋盘上,楚河汉界仍清晰可见。“85年前,聂荣臻在这里驻扎,指挥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正太铁路破袭战。”7月22日,坐在古朴的院落中,洪河漕百团大战纪念馆馆长李春明说。

  当时,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将根据地分割成块、彻底摧毁。

  1940年7月22日清晨,一封电报从山西省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发往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第129师,并报中央军委。这就是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共同签发的《破袭正太路战役预备命令》。

  一场主动出击、打破“囚笼”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掀翻铁轨,炸掉桥梁!”1940年8月20日夜,各路突击队猛虎下山般扑向“囚笼”的中心——正太铁路东段沿线的各个站点。

  一张照片,定格分秒必争的战斗场景。“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战士们对铁路、公路开展大规模破袭,日军的车站、据点被一个一个拔除。割电线、拔道钉、取枕木、拉钢轨……铁路沿线的民兵和民众也加入了战斗。

  “男女老少都下山,小孩大人组成团,女人顶个男人干,拆轨破路割电线,枕木烧着冒狼烟……”正太铁路大部被破坏,交通完全中断。

  面对抗日军民的英勇作战,守备日军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八路军一夜攻克三晋门户娘子关,经过5个日夜将井陉煤矿彻底摧毁,在正太路南侧制高点狮脑山血战7昼夜,顽强歼敌……

  华北大地上,处处是熊熊燃烧的抗战烽火。

  八路军总部原计划出动22个团的兵力,战役打响后各根据地士气高涨,许多部队纷纷主动加入战斗。参战部队的规模迅速扩大,陆续达到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

  “至暗时刻,大破袭的火光宛如一声霹雳,震碎了敌人妄图分割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士气。”李春明说。

  为争取更大战果,华北八路军各部继续奋勇进击。百团大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在华北所占领的主要交通线;第二阶段主要任务为攻坚作战,对日军盘踞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第三阶段主要反击日、伪军报复“扫荡”。

  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毁大量碉堡和据点,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

  在中国抗战面临严峻困难的时刻,八路军独立发动了这场规模最大、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性战役,成为抗战以来空前未有的壮举,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河北日报记者 刘荣荣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