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勇士”雕像。新华社发(张铭洋 摄)
84年前的今天(9月25日)
狼牙山上
五位勇士纵身跃下悬崖
如今
当我们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狼牙山五壮士》的标题赫然在目
这篇伴随几代人成长的文章
如何被记录下来?
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画作中的狼牙山五勇士。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84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在革命老区河北易县
三座高峰峥嵘险峻,远望状若狼牙
因而得名“狼牙山”
1941年9月25日
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
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7连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担负后卫阻击
为了不暴露主力部队的转移方向
五位勇士将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棋盘陀
弹药已尽,路已到头
“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
年仅21岁的班长马宝玉
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甩向敌群后
纵身跳下悬崖
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也砸碎手中的枪支
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相继跳下……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李途摄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
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山腰树枝上身负重伤
后由群众救出,幸免于难
是谁,最早记录了英雄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几十年来一直被中国人讴歌传诵
这个英雄故事是怎样记录下来的?
沈重(资料片)
时任《晋察冀日报》驻易县地区的
特派记者沈重
从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那里
得知了五勇士的事迹
当即奔赴他们所在部队采访
在穿越敌人封锁线时
为躲避追捕
他曾纵身跳下土崖,所幸没有受伤
他来到五勇士所在连队
来到战斗现场
采访跳崖后幸存的葛振林
……
在五勇士跳崖的24天后
沈重最终写成《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
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发表文章《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资料片)
随后
交通员穿过敌人封锁区的7个县
行程230多公里
才将文稿送到报社
并于1941年11月5日
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不久,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1941年11月7日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训令
将马宝玉、葛振林等5人
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从晋察冀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
他们的英勇事迹也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语文课本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插图。(央视画面截图)
为纪念这五位勇士
1942年
晋察冀边区军民
自发地带着干粮和工具
攀山崖,翻峭壁
在海拔1000多米的狼牙山上
修建了一座“狼牙山三烈士塔”
但被日军用火炮击毁了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远眺。王芳摄
新中国成立后
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上重修烈士塔
题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通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
每一段台阶数量都是精心设计的
从第一段到第四段
台阶数分别是19、41、9、25
寓意1941年9月25日
狼牙山五勇士跳崖的日子
最后一段台阶有13级
拆开后为数字6和7
寓意五位勇士来自于7连6班
84年过去
山河无恙,英雄安息!
资料来源:新华社、河北日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河北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