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读”河北丨文明触手可及 幸福浸润城乡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17 16:35:18
分享:

  我省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是全省历年入选数量之和

  文明触手可及 幸福浸润城乡

  ——大数据里“读”河北(十六)

2024年11月4日,承德市民在市区武烈河畔口袋公园漫步。河北日报资料片  

  清晨的承德,在武烈河的波光中苏醒。

  11月15日,沿着武烈路一路向东,行至山庄东路交口处,有一处精致的城市休闲绿地。

  步入其中,有水车、亭台、廊架、座椅……几位老人坐在廊下闲谈,孩子们在奔跑嬉戏。“以前这儿杂草丛生,经过改造成了遛弯儿、锻炼的好去处。”家住附近的刘阿姨笑着说。

  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承德市因地制宜将一些闲置空间打造成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口袋公园,拓展市民的休闲空间,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5月23日,好消息传来——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承德市和平山县、辛集市、新乐市、滦南县、临漳县、武安市、定州市、怀来县、固安县等10个市县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是全省历年入选数量之和。

  好成绩背后,是河北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十四五”以来,河北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持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带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5年间,全省共有167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153个单位入选全国文明单位,36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45所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走在河北的城市街道,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石家庄市通过六大片区引领城市更新,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石家庄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排名全国第二。

  衡水市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全市已完成9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9万余户。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宜居度。

  固安县探索推行“一楼一码”智慧管理新模式,为全县243个小区937栋居民楼定制专属二维码,实现群众需求办结率与满意度达100%。

  临漳县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绿荫停车场34个,重点道路路沿石全部下沉,施划停车位3万余个,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

  在深耕城市文明的同时,河北也将文明的种子撒向广袤乡村。

  全省各地持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抓好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培育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刹歪风、正民风。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让文明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眼下,“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

  近年来,全省层层选树文明市民3.2万余名,2728人(组)荣登“河北好人榜”,范振喜、庞众望、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在双争活动引领下,我省广泛开展“双争有我、文明窗口”服务竞赛,实施“燕赵文明交通先行”工程等,持续擦亮窗口行业单位的文明底色。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持续选树“最美家庭”,开展善美家风故事征集活动,让善美家风润泽千家万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河北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中小学生“童心向党双争有我”主题作文、手抄报征集展示活动,选树148名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展现出燕赵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角落变得有景有韵;从环境整治到服务提升,一项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我省的精神文明创建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让文明成为燕赵大地最动人的底色。(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 薛惠娟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