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如今的雄安新区,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牢牢把握“并重”“并举”重要要求,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锚定目标再出发,笃行实干开新局。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齐头并进,同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奋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各方面工作全面上台阶。
承接疏解加力提速,擦亮特色疏解服务金字招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承接疏解任务。细化完善疏解激励政策,推动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建成投用,加快首批疏解高校、医院高质量建设,做好第二批疏解项目承接落地服务保障。
过去一年,河北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2024年,雄安新区健全‘一个项目、一支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疏解服务机制,搭建‘线上+线下’疏解服务双平台,擦亮特色疏解服务金字招牌。落细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疏解人员最为关心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省政协委员,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国义表示,雄安新区加快推进首批疏解项目建设,中国星网正式迁驻,第二批疏解项目基本确定选址,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注册落地,第三批疏解项目正在对接推进。
“2025年,雄安新区将继续推进承接疏解方式和路径创新,进一步构建‘清单+链条’的疏解发展范式,健全‘行政+市场’疏解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机制’疏解服务体系,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于国义委员说。
作为雄安新区第一所大型三级综合医院,雄安宣武医院是雄安新区重点项目,也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之一。
“2024年,为支援雄安宣武医院建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陆续派出350名工作人员,到雄安宣武医院出诊、查房、手术以及开展医院管理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派驻专家主刀手术1456台。医院第100台、第1000台手术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亲自完成的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填补了新区空白。”省人大代表、雄安宣武医院院长李嘉说,目前,雄安宣武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均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科室主任兼任,确保两院区医疗技术和管理同质化。
“目前,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调试投用后将实现跨域式发展。”李嘉代表介绍,今年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调配,根据医院开诊情况和群众就医需求,动态调整医师出诊安排和号源,逐步增加开放床位数,持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持续发挥新区启动区区域医疗中心核心作用,加速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新区”,全面提升新区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能力。
搭建创新平台,集聚高端高新产业
雄安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
雄安如何在创新上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高端高新产业。依托疏解央企打造创新链产业链,培育壮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抓好昝岗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互联网产业园等建设。常态化开展雄安行等系列活动,办好第二届未来之城场景汇,拓展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
“雄安新区以疏解央企和创新要素汇聚为抓手,重点推进和谋划三条产业链。”于国义委员表示,新区着力培育壮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成立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引领形成雄安第一个创新主链条;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围绕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门对门”“上下楼”的产业生态格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链,依托王华明院士、卢秉恒院士两大国内增材技术顶级团队优势,构建包含增材材料、打印工艺、规模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2023年,首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搭建起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对接平台,推动先进技术在全省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如今,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也已启动。
“2025年,雄安新区努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上台阶’,以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为契机,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取得更多成果,加快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于国义委员说。
培育高端高新产业,离不开平台建设。
“2024年,雄安新区产才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省人大代表,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人大工作联络办公室主任尤志军表示。截至目前,雄安新区设立雄安科创中心等18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前沿领域技术创新试验提供平台。17个院士领衔项目落地,王华明院士领衔项目入选首批“雄才创业计划”,获得支持资金5000万元。19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化公司注册,13个高水平创新平台成立。
作为最早一批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北京疏解企业,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智慧城市大脑、算法开放平台等城市级底层平台的建设,几十项智慧化场景落地雄安。
“越来越多创新发展平台的搭建,为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土壤和机遇。”省政协委员,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军认为,科技创新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桥梁和催化剂的角色。它能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市场应用提供一站式服务。
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发展要素聚集条件进一步完善
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
参加省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曾走进过雄安新区,小街区密路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站城一体、数字城市……“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一体化城市建设蓝图和实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从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伊始,周军委员便踏进了这片土地,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对于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受很深。
“现在,雄安新区的学校、医院、超市、公园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15分钟生活圈’加快形成。这些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新区干事创业。”周军委员说,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释放着强劲的人才“虹吸效应”。
随着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绿地、公园、湖泊星罗棋布,智慧化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项目陆续开学、开诊,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雄安科创中心、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等一批办公、商业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雄安新区的人气越来越旺、都市范儿也越来越浓。
生态好、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今,一座新城拔节生长的征程上,“人才引擎”已然点燃。
“雄安新区坚持以才兴产、以产兴城、产才融合、产城互促,坚持政策、产业、平台、服务‘四位一体’全面发力,人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跨越式提升,来自全国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正在成为雄安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尤志军代表说。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制定实施“雄才十六条”,并细化15项配套措施,创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等机制,发放“雄才卡”1.3万余张,支持大唐科创等22家重点用人单位“特岗特薪”引进高端人才。2024年,新区真金白银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4.5亿元。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强化与北京人员互派、活动共办、资源共享,192项京雄政务服务实现同城化办理。构建人才智慧服务矩阵,雄才学院、雄才码等10余个服务场景落地,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服务。
在省政协委员,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雄安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看来,雄安新区发展要素聚集条件进一步完善的背后,是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雄安新区通过实施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以及权责清单制度等改革措施,形成了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这为我们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项目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高效的行政服务。”徐慧明委员说。(记者 曹 铮 康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