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看新变丨融入互动体验 激活红色太行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7:59:46
分享:

  融入互动体验 激活红色太行

  ——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看新变(二

9月10日,游客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参观学习。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看壮美太行盛景,觅往昔红色印记。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满足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深度体验需求,不仅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亮点,也是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关注的重点。

  以彰显“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精神”为核心,本届省旅发大会精心打造了“聆听激情与信仰的交响”经典红色旅游场景,大力弘扬“英雄太行”红色文化,引领人们切身感受燕赵大地这片红色热土的独特魅力。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地区发生过无数次战斗,留下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它们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游客体验。我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场景和新表达,在推动红色文旅事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吸引了更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新技术,改变了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为红色太行增添了更多感染力与吸引力。

  9月15日,游客刘浩在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开启了一次红色之旅。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5000多名师生跋山涉水,抵达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浆水镇,在敌后坚持办学长达两年零三个月。

  在新开街的抗大1940街区,抗大主题水幕电影、实景演出等精彩纷呈。逛完街区,他又来到旁边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馆内,“抗大在浆水”沉浸式体验更让他惊喜。戴上VR眼镜,青山绿水间,抗大学员与浆水乡亲们热情交谈的场景就在眼前;反“扫荡”战斗打响,抗大学员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激烈画面惊心动魄……模拟的风、雨拍打着身体,让人仿佛回到了“抗大在浆水”的峥嵘岁月。

  与屏幕上的革命先辈对话,看AI修复的抗战老照片,听“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如今,红色景区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渴望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各地主动拥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强化互动性、参与感,增强游客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新场景,让书本里的故事变得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

  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向来是红色之旅的热门打卡地。如今,在西柏坡纪念馆电报模拟教室里,“永不消逝的电波”研学课让历史在游客心里活了起来。

  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堂课?石家庄西柏坡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成丽说,今天的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烽火连天的岁月,也没有亲身体验山河破碎的苦难,只有打破时空的距离感,才能让红色历史真正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内心。

  新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更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鸣。

  当下,该如何讲述红色故事?人们期待不再是枯燥地介绍展品,而是生动地再现历史。

  在邯郸市涉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红色研学旅游基地,情景体验剧《黎明之前》应运而生。演出中,爱国师生、战士等部分角色由游客扮演体验。剧情结束后,不少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搜索相关人物,主动去了解、去思考那段历史。

  这正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置身其中,游客们内心受到触动,便有希望在心中种下信仰永恒的种子。

  在保定市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以音乐党史课形式,生动展现军民浴血奋战的岁月;在张家口,蔚县大南山、东北山、西北山革命根据地旧址,串联成红色旅游线路……技术赋能、场景体验、鲜活表达,多种打开方式让红色文化在与人们的双向奔赴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蓬勃生命力。

  今天的太行山人,不仅传承着红色精神,还以绿色生态为荣。

  绿意盎然,树木环绕。在红色精神滋养下,一代又一代前南峪人艰苦奋斗,成就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前南峪村党委副书记郭静波介绍,前南峪村开发了“红色研学+绿色采摘”旅游线路,形成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果品采摘区等游览区域。游客来到这里,既能追寻红色记忆,又能感受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去年,前南峪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红绿交织”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太行新画卷。

  行走燕赵大地,创新业态不断丰富着红色太行的旅游供给。我省将借助“跟着红色电影去旅行”、红色主题小院等形式,实现红色IP与多元消费场景的深度交融,积极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进一步讲好红色太行故事,持续凝聚砥砺前行的信仰力量。(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吕若汐

关键词
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看新变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