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科技厅组织的“创新应用场景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唐山、雄安,聚焦机器人与空天信息等“超级场景”,探寻场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河北密码”。
近日,唐山百川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工人正在进行产品组装。 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摄
在唐山百川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对助浴机器人做性能测试。
“这款机器人能在两分钟内把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移动到浴缸里,减轻助浴者劳动强度。”该公司总经理郭浩田介绍,在洗澡过程中,机器人还能监测心率、血氧等。一旦数据异常,它能在几秒钟内把老人抬出浴缸,保障安全。
这款助浴机器人的研发起源于郭浩田和同学在大学时的设计方案。
“刚毕业时没啥积蓄,想让创意落地,但是建设实验室、产线等需要大量投入,特别为难。”郭浩田告诉记者,助浴机器人结构件联动复杂,之前合作的厂家在广东,配件做好寄来,稍有不匹配就得返工,一来二去增加了不少成本。
项目停滞不前时,郭浩田带着图纸联系了唐山百川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
“我们召集机械工程师,与郭浩田团队一起完善设计、修改图纸,并在材料选择、零件规格等方面提出建议。”中试示范平台负责人赵辉说。
如今,助浴机器人已经进行了4次技术迭代,产品即将推向市场。
走在工厂里,打磨声、焊接声此起彼伏。采访当天,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来自30多家企业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
“我们已累计服务130余家企业,通过提供测试场地、实验设备、共享数据及人才支持等场景资源和配套服务,助其缩短研发周期15%、提升效率10%。落户这里,可以一夜之间拥有千人团队。”赵辉说。
在唐山,“超级场景”正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清华大学、华为等高校和企业,打造“空天地网”监管场景,实现矿产、林业、海洋等领域的智能化监管,效能大幅跃升;河北中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全球领先的高速动态模拟试验测试平台,突破传统风洞尺寸与流场限制,支撑白鲸W5000无人机适航认证……
为好产品找好场景,为好场景找好产品。近年来,省科技厅始终将场景创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抓手,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动一批科技企业落户河北,场景创新已成为加速成果转化、承接京津资源、推动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
“这是一款可堆叠平板互联网通信卫星,这样的形状可让有限的火箭整流罩空间内堆叠更多卫星,提高卫星的发射效率。”在雄安科创中心A座展厅,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擎科技”)总经理史耀中指着一款平板样式的卫星模型向记者介绍。
这款卫星去年刚刚研发出来,今年有望“上天”。
鸿擎科技是北京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研发制造,今年春节前正式落户雄安科学园。
入驻以来,该公司携自主研发产品亮相各类赛事。
“雄安既汇聚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的创新要素,又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相信在雄安大有可为。”史耀中说。
以疏解作契机,以创新谋未来,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持续汇聚。
在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厂房,3D打印的大型金属增材部件将在这里诞生;在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风清”大模型的视频介绍,依靠该模型,预报计算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3至5分钟……
场景创新已成为不少城市推动新技术应用推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在史耀中看来,政府搭建应用场景,对于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扩展市场具有积极意义,“企业期待自己的创新产品能通过更多、更大平台展示应用,被市场看见和接受。”
河北正以积极行动回应企业期待。
设立场景专项予以资金支持,搭建“概念验证—众筹科研—中试熟化—场景应用—引导基金”成果转化阶梯,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等金融产品……省科技厅出台一系列组合拳,为场景验证和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省科技厅还组织中关村论坛发布、廊洽会推介、“场景进校”对接,并发挥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红娘”作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联手发力,精准匹配京津冀三地技术供需。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布省级场景281项,服务企业超千家,促成761项新产品新技术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京津支撑条件,把创新场景作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新模式,引导龙头和‘链主’企业开放一批技术集成的场景试验场,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注入强劲动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