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丨河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21 17:47:24
分享:

  河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四)

10月29日,无人机航拍的秦淮数据环首都怀来总部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思想的伟力,映射在实践的万千气象中。

  首钢智新16款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我省集中资源要素支持钢铁企业打造拳头产品,“铁疙瘩”变成“金娃娃”;

  集聚石药、轩竹生物、华普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2.8万亩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不断涌现创新成果;

  从无到有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生产下线;

  …………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河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 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河北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8月,比亚迪仰望U9工程测试车刷新全球电动汽车最高时速纪录。该车搭载的全球首个3万转高性能电机,采用的正是“河北造”高端电工钢。

  这一关键材料,由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首钢智新已经拥有十大系列160余款电工钢产品,其中全球首发16款产品。今年6月,首钢智新入选2025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首钢智新电工钢,是我省今年在钢铁领域选定的10个拳头产品之一。“十四五”时期,我省打造以新工艺新材料为重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产业,电工钢、汽车板、造船板等具有突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涌现,河钢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制造商和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

  “十四五”期间,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五年来,全省累计实施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10552个。推动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企业由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打造节约集聚、创新发展的绿色化工产业,鑫海化工、唐山三友等一批减油增化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147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数量全国第一。

  智改数转赋能增效。五年来,全省累计实施省级数字化改造项目3939项,面向重点场景累计打造155个5G工厂,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四年领跑全国,2024年全省两化融合水平63.8、排名全国第九位(比2020年前进5位)。河钢数字等4家企业正在训练钢铁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成为全省首个合规落地的化工行业大模型。

  特色产业聚群成势。河北集中力量打造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以“共享智造”赋能为突破,截至目前推动90个集群建成共享工厂166家,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参与,打造临西轴承、清河羊绒、唐山机器人等一批共享标杆。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589家,带动3200多家集群企业协同发展。

11月11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育 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时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践行嘱托,奋发进取,赢得发展主动。

  今年8月,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地罗阿克片获批上市,这是今年我省获批的第三款1类创新药。

  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实现在沧州生产“北京药”,吸引北京、天津等地的66家药企落户。

  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神威药业连续8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我省打造中西并重、医药与生物制造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9个创新药和682个仿制药获批上市,丁苯酞、玄宁等药品成为全国“明星产品”。

  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我省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增至5家,32家企业入选202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居全国第5,焊接机器人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下线。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从布局迈向实质性产出阶段。

  布局“空天”,聚“星”成链。以中国星网为龙头,雄安新区成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打造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目前已汇聚空天信息领域企业60余家。

  “十四五”以来,我省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在雄安新区形成首个较为完备的创新主链条,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力点。

  向新发力,创新场景不断增加,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转变为“科创胜景”。

  我省连续两年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理念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面向全国举办空天信息创新技术、机器人、智能网联技术等大赛,搭建“技术+资本+项目”的对接平台,一批好项目正在河北及雄安落地。

  强 基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11日,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北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机遇,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在君乐宝科学营养研究院,海量数据信息正在高速运转。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君乐宝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7.58%。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到2024年,秦淮数据在怀来投资额达146亿元,建设4个大数据产业基地,IT容量从最初的20兆瓦发展到近500兆瓦。作为国家级算力枢纽,目前张家口市承载全国80%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算力需求。

  河北算力底座不断夯实,形成以廊坊、张家口为重点的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2025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

  自2022年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四次发布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河北省从全国第五跃升至第四,再到登顶全国第一,算力实力实现“三级跳”。

  “十四五”以来,我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速、成效显著。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全部建成,秦皇岛、唐山、黄骅港全部列入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通用机场新增5个、总数达29个。

  算网数据信息“高速路”加快铺就,5G基站累计超过20万个、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11.16万G,分别较2020年末增加803%、383%。

  全省天然气管道形成“八横八纵”输气网络,县县通气率92%以上。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五年来,我省服务业规模日渐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积蓄动能。

  在河北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搬运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生产线,精准地将钢材送至数控机床上;中控大屏上,实时数据跳动,远程运维工程师轻点鼠标,千里外的客户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得益于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该公司生产面貌一新:过去,机加和装配工作需要10个工人协作完成;现在,只需5人,装配效率反而提升了18%。

  我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上云企业超11万家,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工厂132座,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3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4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4.6%,拉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19.4%提高到2024年的22.3%。

  燕赵热土上,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成为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米彦泽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