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解码宜居县城新样本丨从源头到龙头,新模式管好每滴水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21 16:52:37
分享:

  阅读提示

  传统水务管理,存在供水管网“跑冒滴漏”难以察觉、水压水质不稳、运营效率低下、用户服务体验不佳等诸多痛点。

  为破解这些难题,张家口市怀来县开启了一场以科技赋能水务管理的创新实践,通过建设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流程智慧供水管控体系,让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9年的15.29%降到2024年的7.05%,为现代城市水资源高效管理提供了生动范本。该创新实践入选省住建厅发布的《燕赵宜居县城建设典型案例集》。

11月20日,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的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供水管网线路运行情况。程涛摄

  “数字水脑”

  降低管网“跑冒滴漏”

  11月13日,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的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管线密布,智能流量、压力监测仪和远传电动阀门等设备沿线“值守”,将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回传。这里,是当地智慧供水体系的“数字水脑”。

  “在全县150余公里的供水管线上,我们安装了64套流量、压力在线监测设备,它们如同‘千里眼’,可以对水量、水压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一旦管网出现漏点,我们能快速定位,及时抢修。”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副主任崔建民说。

  查找漏损点位,在没有这些“千里眼”之前,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大工程”,需要多名维修工人齐上阵,打开一个个井盖地毯式搜索。而且,很多时候要等水漫溢到路面上,周边居民打来电话,工作人员才能发现。

  “过去,水厂输出100立方米的水,到了用户家里,只剩下80立方米,那20立方米哪去了?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漏掉的。”崔建民说,在智慧供水体系建成之前,作为供水系统的调度管理者,对于部分水的去向,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

  通过智慧供水系统建设,逐步完成了从“人找漏点”到“漏点告人”的升级。如今,主管线和大流量支管出现漏损时,系统还可以第一时间自动处置。

  “我们在直径200毫米及以上的管道,全部安装了远传电动阀门。一旦这类管道出现水压异常降低,系统自动将漏点上游的电动阀门关闭,将漏损范围和损失控制在最小。”崔建民说。

  这套智慧供水系统的灵敏可靠,在前不久一次电网故障中得到验证。

  10月15日1时29分,因突发停电,一条供水主管线二次加压泵站停止运行。在断电的瞬间,泵站下游管线上所有流量、压力监测仪全部告警,调度中心大屏上,受影响区域亮起一片红色指示灯。

  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立即与电力部门沟通抢修事宜,约两小时后,电力恢复,泵站重启,所有流量、压力监测仪指示灯随之由红转蓝,供水系统恢复平稳运行。

  “这次‘夜考’,证明了智慧供水系统在异常感知与问题定位上的精准能力,让我们的处置工作目标明确、响应高效。”崔建民说。

  智能监测设备到位了,后续的维护保养也得想妙招,因为这些设备的芯片最怕地下潮气腐蚀。

  在怀来县一条主街上,崔建民掀开路边一座地下水井的井盖。井下,智能流量计和水压监测仪正在工作。仪器的信号传输线,被固定在井圈靠近地面的边沿。

  “这是我们为保护监测设备专门采购的装配式树脂检查井。它的密封性能好,能防水防潮,是智能设备的‘保护罩’。”崔建民说,智能设备如果受潮,半年就可能会“罢工”。现在有了这个“家”,使用寿命能延长到5年以上,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怀来智慧供水系统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全县250余座原本“深藏不露”的地下消火栓,全部被改造升级为地上智能消火栓。

  “过去灭火时找消火栓是个大难题,现在它们‘立’到了地上,一目了然。”怀来县消防救援大队环城西路消防救援站班长袁志华说。

  这些智能消火栓能实时监测自身水压状态,确保“战时”供水充足。它们的精准位置信息全部同步至怀来县消防救援指挥中心。一旦出现火情,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定位最近的可用消火栓,为灭火救援争分夺秒。

  智慧供水系统建设,带来的效益实实在在。数据显示,怀来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已从2019年的15.29%,降低至2024年的7.05%。

  11月13日,怀来县天润园东区二次加压智能泵房内,工作人员介绍智能泵房如何让居民喝上“新鲜水”。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摄

  流程重塑

  解放人力提升效率

  11月13日,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的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赵娇娇正在接听金尊华府小区一位用户的电话。用户反映家中的供水阀门漏水,需要工人上门维修。

  赵娇娇将用户住址、诉求等相关信息录入智慧水务平台客服工单系统,生成待处理工单。不一会儿,系统显示综合维修科一名维修工人接单。

  “工人们根据自己所在位置和工作情况,在手机接单软件上抢单。”该中心综合维修科科长寇春利打开接单软件,上面所有工单的处理进度一目了然。

  智慧供水系统,让维修部门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过去,我们部门有对外的电话机,每天要接很多报修电话。信息靠记,地点靠问,任务派给谁要电话调度,处理结果也无法第一时间把控,工作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寇春利说,现在用户投诉统一由客服中心接听,工人在哪儿工作通过定位可以看到,人员管理变得精准高效。

  维护在前,维修在后。智慧供水系统还会按时推送设备保养计划。预防性维护的加强,有效减少了突发性故障。

  对此,寇春利最深的感受是,需要紧急抢修的工作越来越少,问题未解决被二次投诉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智慧供水系统不仅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还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技防“堡垒”。

  11月14日,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朱官屯水厂。

  来自附近水源地200多米深的地下水,经过加氯消毒,源源不断流入两座4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之后,在一台台大型水泵的推送下,流往十几公里外的怀来县城主城区。

  “过去,加氯都需要人工调配控制。现在,我们升级消毒设备,引入氯投加智控系统,系统会根据清水池进口流量的差异,灵活调整加氯量,保障出水余氯值达到规定标准。”朱官屯水厂厂长赵文利说。

  同时,过去要人工操作的水质取样监测工作,也交给了智能设备完成。

  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在2座水厂和4座加压站出水口以及管网末端,按规范要求加装了自来水水质在线监测仪。它能够实时对水的pH值、余氯值、浑浊度等数值进行监测。

  朱官屯水厂的安防系统,也接入了智慧供水系统。水厂内,智能门禁、周界报警围栏、监控摄像机、边界相机等“哨兵”,一旦发现外来闯入人员,就触发告警,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远程喊话。

  “水厂内还设有一键反恐按钮,连通县公安局反恐大队,遇有极端紧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警。”赵文利说。

  目前,作为重点区域的“两厂四站”,共加装智能门禁21套、周界报警围栏22套、监控摄像机150个、边界相机24台,供水系统构建起一道立体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网。

  这些智能设备和安防系统的上线,让水厂极大降低了对人员的依赖。

  “两厂四站”之前有上百人常驻,现在每座水厂只有2到3人管理,加压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其余人员分流到调度中心、综合维修科等部门。

  “智慧供水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管理模式的变革。它通过流程再造与自动化控制,将工作人员从繁琐、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向更高价值的分析、管理和服务岗位,实现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崔建民说。

  11月14日,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朱官屯水厂,工作人员介绍安装在输水管线上的智能流量、压力监测设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摄

  服务于民

  打通“最后一公里”

  11月13日下午,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收费大厅冷冷清清,一下午只来了几位老年用户。排队叫号机前不久被收进了仓库。工作人员李童昕正拿着线上交费明白卡,指导一位用户如何用手机交费。

  “过去,大厅挤满人,交费要排半个多小时。”李童昕说。

  交费大厅“人气”下降,是因为服务中心升级了营收系统,更换了新水表。用户通过社区24小时自助缴费亭或手机,就能交水费。

  11月14日上午,怀来县华府颐景小区,居民李敏正在小区自助缴费亭交费。他把水卡插入机器,输入充值金额,用手机扫码付款,不到半分钟就交完了水费。“以前交水费要去收费大厅,现在下楼随时交,再也不用操心家里欠费停水的事了。”李敏说。

  企业用户对交费系统升级也很满意。“之前交水费要去大厅排长队,现在手机就能交,用水量异常还会收到短信提醒,用水很省心。”怀来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车宏晶说。

  目前,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在1000户以上的居民社区内共设立9座24小时自助缴费亭,开通支付宝、微信、蓝牙充值宝自助交费以及交费查询、停水通知等9项线上服务。水费台收率从2019年的56%降低到目前的13.45%。“排队交水费”的场景,已退出怀来县城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

  智慧供水系统,不仅让居民交费方便,也让用水更明白。

  怀来县三街村,是县城的老旧平房社区,住着800多户居民。过去村里十几户共用一个水表,水费各家平摊,但因用水量不均,抄表员收水费时,常遇到一些用户抱怨吃亏,拖欠不交,邻里之间为此没少闹矛盾。

  自从“一户一表”改造完成后,村里每户都有了独立智能水表,用水量清晰可查,费用直接通过手机线上支付。

  “这不仅解决了用户为交费扯皮的问题,还解放了频频上门催缴、协调纠纷的抄表员,实现公平计量与社区和谐的双赢。”崔建民说。

  目前,怀来县完成城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7650户,更换各类超期使用、损坏、开关阀不严等问题水表16000余块,抄表员由原来的10名减少为3名。

  而高层住宅二次加压智能泵房的建设,给许多担心水压不稳、水质安全的高层住户吃了“定心丸”。

  怀来县天润园东区,是一座有23栋高层住宅楼的社区。

  11月13日,在小区地下一层的二次加压智能泵房,加压水泵正平稳高效运转。自来水从一旁120立方米的水箱流入,经过加压,被送往6层及以上用户家中。

  与传统泵房不同,这座泵房的水箱配备了智能水龄监测仪。它能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用户需水量,智能调节水箱储水和补水节奏,确保住户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都是4小时内输送来的“新鲜水”。

  “二次供水设备原本多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一些小区由于设备老化、缺乏维护等原因,会出现水压不稳、水质二次污染等问题,这一度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崔建民说。

  如何打通供水的“最后一公里”?怀来县自来水服务中心一管到底。

  2024年,怀来县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目前已对45个小区的64座二次加压泵站进行了设备优化改造。关于二次供水的相关投诉因此显著减少。

  “智慧供水系统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人,让用户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崔建民说,下一步的重点是深挖数据价值,建立管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探索通过AI问答解决日常运维问题,让智慧水务更好地服务于民。(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王雪威

  记者感言

  用科技之力彰显民生关怀

  一滴自来水,从源头到龙头,承载着民生健康与县城发展的双重使命。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供水体系已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衡量县城治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

  在怀来县智慧供水体系建设中,许多细微之处,彰显出科技之力下流淌的民生关怀。

  曾经,缴费大厅排长队、水压不稳、水质疑虑等问题困扰着无数家庭。智慧供水体系建设推动服务模式深刻变革:线上缴费、自助终端让“指尖办理”成为常态;智能泵房建设,保障高层住户水压稳定,供给4小时内的“新鲜水”;“一户一表”改造终结邻里纠纷;用水异常提醒服务让关怀无声浸润……

  这些改变,标志着供水服务从保障基本需求向提升品质体验的跨越,让居民从“用上水”到“用好水”,实实在在感受到宜居县城生活的美好。

  智慧供水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管理流程体系的重塑。它促使供水单位从传统运维向智慧服务转型,巡线员向数据分析师转型,维修工接单实现“平台派单、移动处理、全程可控”。

  更重要的是,智慧供水与消防应急、公安反恐等系统打通联动,智能消火栓为灭火救援争取时间,水厂“一键报警”为用户用水安全保驾护航。这种跨领域协同,体现了县城治理“一盘棋”思维,让水资源在科学管理系统中高效流转、价值倍增。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未来,智慧供水将迈向更高阶段,实现预测性维护、更精准响应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智慧供水成为“无处不在却无缝衔接”的服务存在。

  小水滴,大民生。从保障基本需求到提升生活品质,从支撑城镇发展到赋能美好生活,智慧供水体系建设正在不断丰富宜居县城的内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宜居,应当是科技与人文的交汇,是效率与温度的相融,是让每一滴水流淌出民生关怀,让生活因此而更加美好、更具活力。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关键词
责任编辑:郑光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