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潇)10月17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召开“医学智能体群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已深度融入医院临床一线与日常管理场景的系列医学智能体。
10月17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召开“医学智能体群新闻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河北医大一院供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医疗服务形态与医院治理格局。”河北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治斌介绍,他们医院秉持以人为本、以医护为应用主体、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将智能体打造成为医护人员信赖的“第二思维助手”以及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哨兵”,构建形成了协同机制与持续演进的智能协同体系。目前已陆续开发并上线了MEWS动态预警、抗菌药物决策支持、临床用血决策、凝血功能异常识别、手术风险评估、心房颤动临床决策支持等10余个智能体,初步构建起覆盖多临床场景的智能化辅助决策体系,助力了医院在医疗质量、患者安全、运营效率与就医体验的整体提升。
那什么是智能体呢?智能体是一种能够自主行动、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环境交互的智能应用或实体。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也可以与其他智能体或人类进行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智能体赋能医护,筑牢医疗质量防线
智能体像是医生身边的“AI安全顾问”,可以让医生的治疗方案更科学,让诊疗过程更顺畅,但它们不能代替医生。河北医大一院医务处处长尹婉宜介绍,该院的手术风险评估智能体能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各节点发挥作用,提前预判手术时机,对各种突发情况给予预警,大大减少手术风险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及不必要的花费。目前,该智能体在持续学习和进化中,使医疗安全的底线守得更牢,医疗质量提得更高。
智能预警护航安全,医护更聚焦人文关怀
河北医大一院护理部主任高金玲向大家介绍了医院目前成熟使用的MEWS评分智能体。这一智能体为患者安全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的立体防护网,综合患者多项指标,通过动态监测、精准预警、决策支持等方面,精准实现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同时提升了跨部门协同能力,实现了多学科快速反应,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也可以让医护人员更聚焦于病情沟通、人文关怀等高质量的工作,让科技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
AI驱动精准用药,让治疗更科学
2022年,河北医大一院启动了基于AI技术的精准用药模型和决策系统建设。河北医大一院临床药学部主任于静介绍,目前,该智能体已开发了近百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检测方法和常见药物的基因检测方法。同时,基于这些大量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构建了数十种药物剂量及浓度预测模型,还研发了个体化精准用药决策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案,医院也由“经验性用药”模式逐步转变为“数据和AI驱动的精准用药”模式。
构建“医工交叉”转化闭环,推动AI落地临床
河北医大一院还结合拥有的真实临床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高质量的数据资源,组建了“懂医学、懂AI、能落地”的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全力推动AI在真实诊疗场景中安全有效落地。河北医大一院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数据管理处副处长张练介绍,目前,实验室部署基于24P的人工智能算力,位居国内医院前列,是国内医院中少数具备医学大模型自主开发能力的实验室,构建了“医工交叉—临床验证—产业孵化”的转化闭环。今后,将围绕通用医学智能体打造、菌群移植精准干预、智能导诊及康复机器人应用化、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关键领域的深度融合四个方向展开系统性攻关,让AI真正赋能临床、服务患者、下沉基层。
据了解,河北医大一院将持续丰富智能体群,从“单点智能”迈向“体系智能”,最终为患者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立体防护的全程健康照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