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了“智慧帮手”,公路管养精准高效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四)
8月16日,在张家口市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正通过张家口智慧管养系统平台查看道路运行态势。河北日报记者解楚楚摄
近日,记者来到张家口市公路管理处。一进门,墙上的一面智慧大屏映入眼帘。
屏幕上正轮播多个路段的实时监控画面,不仅图像清晰、视角全面,还融合了数字孪生、养护决策、安全应急、运行态势等多个智能模块。各类数据实时刷新、动态呈现,科技感扑面而来。
“这是我们联合河北鹏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张家口智慧管养系统平台,如同给公路管养增添了‘智慧帮手’。”张家口市公路管理处工程师张天生介绍。今年2月份,该系统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利用AI技术,实现了对公路养护的智能研判和安全事件的即时预警,推动公路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新阶段迈进。
公路养护,是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之一。面对张家口市总长超过3000公里、路况较为复杂的国省干道,如何在短时间内精准筛选出优先养护路段,曾是困扰养护人员多年的难题。
“以前,养护人员需要对所有国省干道进行实地巡查后,才能初步判断哪些路段需要养护。整个流程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现在,这道难题被AI技术破解了。”张天生说。
在养护决策模块中,点击“养护智慧预测”选项,系统平台仅用几秒钟时间,便自动推送出10条需优先养护的道路工程信息,预测准确率超过95%。
点击其中一条信息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该路段的起止点、里程、等级、最近一次养护时间、历史交通量、技术指标等详细数据。张天生解释,这些数据就是系统平台进行养护预测的关键依据。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既有来自一线养护人员日常巡检的记录,也有来自遍布道路的各种物联网终端和各县区监测平台的实时反馈,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动态更新的道路信息库。以这个信息库为基础,系统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可科学、高效地识别潜在病害路段,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的转变。
确定了养护路段后,系统平台还能进一步生成定制化养护方案。
在养护决策模块中,点击“养护方案制定”选项,平台立即弹出为每段路制定的A、B两种养护方案,其中A方案侧重质量最优,B方案侧重性价比最高。
记者发现,这些方案不仅清楚记录了每段路的路面类型、病害类型、损坏程度、PCI(路面状况指数)等指标,还详细列出了养护使用的材料、工艺、技术以及预估费用等内容,为养护人员提供了全面、精准的决策支持。
“目前,系统平台连接着全省统一的养护工程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汇聚了各地多年积累的公路养护经验和技术成果。”张天生表示,通过数据匹配和算法推荐,平台能够实现因路施策,一改以往人工制定方案需反复论证、耗时长的局面。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平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模拟出不同养护方案实施后的道路状况,为决策制定提供了可视化参考。这种先模拟、后决策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养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目前,该系统平台已为全市124.859公里的国省干道提供智慧化养护服务。未来,该服务将逐步覆盖全市所有国省干道。
除了公路养护外,系统平台在安全应急上同样展现出智慧。
“国道G239椴木梁隧道发生异常停车,请尽快处理。”记者采访时,只见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预警信息。
值班人员迅速响应,在监控画面中锁定目标,在安全应急模块中通过内置语音系统向一线工作人员发出指令。不到1分钟,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在确认车辆无故障后,引导车辆驶离。
张天生表示,他们已将落石、交通拥堵、行人闯入、异常停车等20多种安全事件全部纳入系统平台自动识别范围。系统平台通过实时分析监控画面,可精准捕捉异常情况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同时,系统平台还联动了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火灾报警器、信息情报板等设施设备,可及时提醒后方来车,有效防范二次事故发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系统平台累计处置安全应急事件50余起。系统平台对安全事件的预警准确率超过90%,对严重事故的识别精准率更是达到了100%。相比于过去靠人眼盯着监控屏幕,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事件遗漏、响应滞后等问题,系统平台的智能化识别、预警和响应功能大幅提升了对安全事件的处置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张家口市公路管理处还为平台配套开发了“智慧管养”手机App,支持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接收预警信号,形成“平台+移动端”双重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应急响应能力。
目前,张家口市公路管理处已组织开展了多轮系统操作培训,不断提升应用效能。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拓展张家口智慧管养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使系统平台更加“聪明”,最终实现对道路的全链条智慧管养,为全省乃至全国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路径。(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